[发明专利]一种沉积碳纳米管的碳碳复合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7068.9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6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吴宝林;侯振华;吴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信达航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83 | 分类号: | C04B35/83;C04B35/622;C04B35/52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1 | 代理人: | 沈振涛 |
地址: | 33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积 纳米 复合材料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沉积碳纳米管的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积碳纳米管的碳纤维布的制备;将混合胶粘剂涂覆于沉积碳纳米管的碳纤维布表面;表干后的碳纤维布置于碳化炉中,碳化处理;致密化的预制体于氩气气氛下以300‑350℃/h的速率升温至1000℃,再以300‑350℃/h的速率分别升温至2500℃,恒温0.5‑1h,即得沉积碳纳米管的碳碳复合材料。本发明提供的碳碳复合材料在碳基体和碳纤维内嵌入短切碳纤维,并在碳基体和碳纤维之间沉积碳纳米管,显著提高了碳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同时利用石墨在碳基体内部负载磷酸盐,可显著提高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同时因磷酸盐负载在与基体性能一致的石墨烯上,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几乎无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沉积碳纳米管的碳碳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对高性能复合材料需求的日益增长,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特别是碳/碳(C/C)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稳定性,低密度和低热膨胀系数,这些性能在2000℃以上的高温下仍可保持,更重要的是在1500℃以上高温环境下其强度随温度的增加不降反升的性能,使其成为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新材料之一,被广泛用作航空和航天技术领域的烧蚀材料和热结构材料。
然而,C/C复合材料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碳在370℃的有氧气氛中便开始氧化,高于500℃时迅速氧化。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过程是一个非碳化的多相反应。同其它碳材料一样,碳碳复合材料中存在一系列的晶格缺陷,或碳化、石墨化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以及杂质的存在使得碳碳复合材料中存在一些活性点部位。这些活性点部位易吸附空气中的氧气,并且在温度高于370℃时开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即使在极低的氧分压的情况下,也具有很天的Gibbs自由能差驱动反应快速进行,且氧化速度与氧分压成正比。氧化后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显著降低,这会导致C/C复合材料毁灭性破坏,这一致命弱点限制了C/C复合材料的直接应用。
碳碳复合材料的抗氧化从方法上可以分为抗氧化涂层和内部抗氧化。其中抗氧化涂层着眼于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如制备各类涂层;内部抗氧化则着重于碳碳复合材料自身内部的改性,包括对碳纤维和基体进行抗氧化改性。两种方法各有优劣:涂层法抗氧化效率较高,工艺较为简便,但是制备成本高,涂层与材料界面问题难于解决;内部抗氧化方法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能有效提高材料抗氧化性能,但工艺周期长,反应过程不易控制。如今人们开始结合这两种方法,因地制宜采用组合方法最大限度提高碳碳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
通常认为,碳碳复合材料的内部抗氧化技术只能解决1000℃以下的抗氧化问题,更高温度下的抗氧化需要结合其他技术。然而,为了使碳碳复合材料的抗氧化和耐烧蚀性能得到提高,使其能够在高温气流环境下正常工作,基体改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何进一步提升碳碳复合材料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沉积碳纳米管的碳碳复合材料。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沉积碳纳米管的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沉积碳纳米管的碳纤维布的制备:将催化剂均匀涂覆在碳纤维布上,将碳纤维布置于管式电炉中,通入氮气加热至700-800℃,再通入碳源气体反应2-4h,冷却至室温,即得沉积碳纳米管的碳纤维布;
(2)负载磷酸盐的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取锂盐、金属盐或金属氧化物、磷酸盐或磷酸溶于水中,加入氧化石墨烯和柠檬酸,混匀,40-80℃搅拌反应1-2h,得到溶胶;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超声搅拌的条件下,60-80℃蒸发除去水分,烘干得磷酸盐-石墨烯凝胶前驱体;将磷酸盐-石墨烯凝胶前驱体研磨,于充满氮气氛的管式炉内400-800℃热处理5-10h,即得负载磷酸盐的石墨烯材料;将负载磷酸盐的石墨烯材料于芘溶液或芘衍生物溶液中,超声搅拌分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信达航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信达航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70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全自动的自助洗车设备
- 下一篇:一种内部抗氧化碳碳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