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的阻尼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13636.6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0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龚怀磊;赵东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海德世拉索系统(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5/06 | 分类号: | E05F5/06;E05F5/08;E05F15/622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0 | 代理人: | 徐传智 |
地址: | 40112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电动 撑杆 阻尼 装置 | ||
一种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的阻尼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之间设置缓冲块,第一连接轴与缓冲块周向固定连接,缓冲块与第二连接轴周向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轴的外圆安装至少一个周向定位可轴向移动的传动垫圈,壳体内壁安装至少两个周向定位可轴向移动的固定垫圈,固定垫圈、传动垫圈错位设置,固定垫圈与传动垫圈之间设置摩擦片,摩擦片与壳体和第一连接轴间隙配合,壳体内设置一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一端抵住固定垫圈,另一端由与壳体内壁螺纹配合的调节端盖定位,通过拧动调节端盖可调节摩擦片与固定垫圈、传动垫圈之间的摩擦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尼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的阻尼装置。
背景技术
阻尼器,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在航天、航空、军工、枪炮、汽车等行业中早已应用各种各样的阻尼器(或减震器)来减振消能。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水平的不断升级,国内整车厂对电动尾门开闭系统的布置要求越来越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随着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汽车电动尾门在功能增加的同时重量也不断增加,对电动尾门开闭系统的稳定性和适配性设计需求越来越高,而现有的电动尾门开闭系统的阻尼结构的阻尼值过小,容易导致撑杆不能支撑尾门重量,稳定性不够;2.电动尾门系统对开闭时的作动音要求不断提高,电动尾门运行还需要静音性设计需求;3.电动尾门系统对开闭速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尾门开闭的响应速度要求越来越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的阻尼装置,其能降低汽车尾门的开闭噪音,并能通过调节阻尼值,提高尾门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的阻尼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之间设置一弹性体材料制作的缓冲块,所述第一连接轴与缓冲块周向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块与第二连接轴周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用于连接电机,所述第二连接轴的轴心设置轴向贯穿的用于连接螺杆的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外圆安装至少一个周向定位可轴向移动的传动垫圈,所述壳体内壁安装至少两个周向定位可轴向移动的固定垫圈,所述固定垫圈、传动垫圈错位设置,固定垫圈与传动垫圈之间设置摩擦片,所述摩擦片与壳体和第一连接轴间隙配合,所述壳体内设置一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一端抵住固定垫圈,另一端由与壳体内壁螺纹配合的调节端盖定位,所述调节端盖设有为第二连接轴让位的圆心孔,通过拧动调节端盖可调节摩擦片与固定垫圈、传动垫圈之间的摩擦力。
所述第一连接轴为阶梯轴,该阶梯轴的小径段为用于连接电机的轴段,大径段为安装段。
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安装段上均布设置多个轴向延伸的卡齿,所述缓冲块上均布设置多个轴向延伸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的外壁设置轴向延伸的卡槽,所述第一连接轴通过卡齿插入卡槽中与缓冲块周向固定,相邻两个定位部之间形成定位开口,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外圆均布设置多个径向延伸的定位凸起,相邻两个定位凸起之间形成供定位部插入的定位槽,所述第二连接轴通过定位凸起插入定位开口中与缓冲块周向固定。
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安装段的外圆上均布设置多个轴向延伸第一导向槽,所述传动垫圈的内孔均布设置多个径向延伸的第一凸台,所述传动垫圈通过第一凸台插入第一导向槽与第一连接轴周向固定。
所述第一连接轴的轴段为花键段或螺纹段。
所述壳体内壁均布设置多个轴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槽,所述固定垫圈的外圆上均布设置多个径向延伸的第二凸台,所述固定垫圈通过第二凸台插入第二导向槽与壳体周向固定。
所述缓冲块的轴心设置轴向延伸的锥形凸台,所述锥形凸台延伸至第二连接轴的连接孔内。
所述第二连接轴的连接孔为花键孔或螺纹孔。
所述调节端盖中设有限位环槽,该限位环槽用于对压缩弹簧轴向定位。
所述固定垫圈的数量为三个,所述传动垫圈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摩擦片的数量为四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海德世拉索系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海德世拉索系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36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