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扭力梁悬架、扭转刚度的调节方法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13735.4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53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吴宗乐;邹衍;张健;赵正江;张静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20 | 分类号: | B60G11/2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邱云雷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扭力 悬架 扭转 刚度 调节 方法 车辆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扭力梁悬架、扭转刚度的调节方法及车辆,包括两个纵臂、横梁和调节机构,其中两个纵臂间隔设置,并用于和下车体连接;横梁设置在两个纵臂之间,并且其两端均与纵臂转动连接;调节机构设置在纵臂或者下车体上,并与横梁相连接,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横梁绕过横梁截面中心的轴线旋转。通过以上的设置在保证扭力梁剪切中心高度不变,即近似等于扭力梁悬架侧倾中心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横梁的两端与纵臂转动连接,并配合调节机构,驱动横梁转动,从而可使横梁的开口方向的位置可以进行调整,进而可以根据驾驶人员的需求利用调节机构可进行调整至所需要的扭转刚度,实现车辆横梁扭转刚度的动态调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悬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扭力梁悬架、扭转刚度的调节方法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扭力梁作为一种简易的悬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布置空间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车辆后悬架中;其中扭转刚度是扭力梁最重要的性能参数之一,扭转刚度与悬架系统中弹簧刚度、衬套刚度、横梁的开口方向等共同决定了车辆的操控稳定性与驾乘舒适性。
在一些相关技术中,常见的横梁开口方向有正上、正下、正前及正后,横梁的不同开口方向对应的扭转刚度呈现出正上、正下、正后、正前依次递减的趋势,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横梁开口方向,以满足车辆的操控稳定性需求,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车辆驾乘过程中的行驶环境多变,为提高驾乘的舒适性,需要改变横梁的开口方向,以获得不同的扭转刚度,但传统横梁常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与纵臂进行连接,一方面,为获得不同的扭转刚度需要重新开发横梁,进行适配焊接,增加了成本;另外一方面,无法根据行驶环境实现车辆横梁扭转刚度的动态调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扭力梁悬架、扭转刚度的调节方法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传统横梁常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与纵臂进行连接,无法根据行驶环境进行调节扭转刚度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扭力梁悬架,其包括:
两个纵臂,其间隔设置,并用于和下车体连接;
横梁,其设置在两个所述纵臂之间,并且其两端均与所述纵臂转动连接;
调节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纵臂或下车体上,并与所述横梁相连接,所述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横梁绕过所述横梁截面中心的轴线旋转。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
连接部件,一端与所述横梁的端部连接,另一端沿所述轴线延伸,并与所述纵臂转动连接;
驱动部件,其与所述连接部件传动连接,并驱动所述连接部件旋转。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臂包括沿所述横梁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壁体和第二壁体,所述第一壁体位于所述横梁和第二壁体之间,所述第一壁体和第二壁体之间形成安装空间;
所述连接部件穿过所述第一壁体,并转动连接在第二壁体上;
所述驱动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件包括:
第一连接座,其与所述纵臂连接;
第二连接座,其一端与所述横梁连接,另一端连接有连接器;
传动轴,其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座上,另一端可拆连接在连接器上。
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横梁朝向所述纵臂的方向,所述第二连接座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件包括:
蜗轮蜗杆结构,其蜗轮部分安装在所述连接部件上;
步进电机,其输出端与所述蜗轮蜗杆结构的蜗杆部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37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酒精检测系统、方法及汽车
- 下一篇:一种黑色岩板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