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系统及船舶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14763.8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6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凯;张星磊;许云飞;李浩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2J9/06;H02B1/015;H02B1/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陈金忠 |
地址: | 51146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系统 船舶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系统及船舶,该系统依次包括上层级设备,即船舶的自动化系统,中层级设备,包含相互连接的第一主接口箱、第二主接口箱,船舶的自动化系统分别与第一主接口箱、第二主接口箱连接,下层级设备,包含多个环路分支箱,分别与第一主接口箱、第二主接口箱连接,形成环路结构,船舶的现场设备接入下层级设备,上、中、下层级设备组合成第一控制系统设备,中、下层级设备组成第二控制系统设备,形成控制系统的冗余设计,节省了设备布置空间,节省了设备成本,简化了分析内容,降低了分析难度。并且环路分支箱可以将所在环围内的需要满足冗余功能的设备连接起来,当一个环围发生故障,不会影响其他环围的设备使用和系统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船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系统及船舶。
背景技术
随着客船尺度和乘客人数不断增加,大型客船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一旦在海上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提高客船自身的生存能力,经过长期的讨论和研究后,首次提出了安全返港的概念,并在客船的运作中将安全返港作为一个目标型的规范要求。
从此对于船长120米或以上或者有3个或以上主竖区的新造客船需满足安全返港的设计要求,其中进水探测、液位遥测、舱底报警以及阀门遥控等系统作为支持船舶进行安全返港的系统,均要满足冗余的设计要求。现有的冗余设计方法是使用功能相同且独立的两套控制系统设备,包括两条控制设备,两套现场设备以及两套将控制设备与现场设备相连的缆线和服务于控制设备的数据采集单元。和控制单元,相当于采用物理分隔的形式,使两套系统设备相互之间不受影响,以达到冗余的目的。
然而如前所述的使用两套控制系统设备来实现安全返港的冗余设计方法,增加了设备采购成本和各项设备的布置空间,同时由于两套控制系统设备的存在,使得对客船的安全返港分析的分析要点增加,进而增加了分析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控制系统及船舶,能够满足船舶在安全返港规范下的控制系统冗余设计,并解决采用功能相同且独立的两套控制系统设备的冗余设计导致的船舶制造成本增大,设备布置空间增多,安全返港分析难度增加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系统,包括上层级设备、中层级设备、下层级设备;所述上层级设备包括第一主接口箱、第二主接口箱,所述第一主接口箱与所述第二主接口箱之间具有第一通信链路,船舶的自动化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一主接口箱、所述第二主接口箱连接;所述中层级设备包括多个环路分支箱,多个所述环路分支箱与所述第一主接口箱、所述第二主接口箱之间具有第二通信链路,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与所述第二通信链路形成环路结构;所述下层级设备包括船舶中的现场设备,所述现场设备与所述环路分支箱之间具有第三通信链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主接口箱安装在所述船舶的第一主竖区,所述第二主接口箱安装在所述船舶的第二主竖区。所述环路分支箱设置于每个所述船舶的A级环围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主接口箱设置有第一电源接口、第二电源接口、第一主通讯接口、第二主通讯接口,所述第一电源接口接入主配电板电源,所述第二电源接口接入应急配电板电源,所述第一主通讯接口接入所述船舶的所述自动化系统,所述第二主通讯接口接入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所述第二主接口箱设置有第一电源接口、第二电源接口、第一主通讯接口、第二主通讯接口,所述第一电源接口接入主配电板电源,所述第二电源接口接入应急配电板电源;所述第一主通讯接口接入所述船舶的所述自动化系统,所述第二主通讯接口接入所述第一通信链路。
优选的,所述主配电板电源用于对所述第一主接口箱,所述第二主接口箱供电,所述应急配电板电源用于所述主配电板电源失效时对所述第一主接口箱,所述第二主接口箱供电,所述主配电板电源与应急配电板电源的切换通过继电器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船国际有限公司,未经广船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47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