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电导率合金催化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制备的电极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21141.8 | 申请日: | 202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6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彭旭;王光应;潘有春;魏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康菲尔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合肥市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导率 合金 催化 电极 制备 方法 | ||
一种高电导率合金催化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制备的电极,制备方法包括:将钛基材料或其它阀型金属采用导电底基材预处理的方法处理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后再进行超声,晾干后备用;将制备的导电底基材进行纳米电沉积后,清洗晾干后备用;将得到的导电底基层制作成导电中间层,其中掺杂稀土元素;将得到的导电中间层上继续制作催化层,经多次焙烧后得到高电导率兼具稳定性与催化活性的合金电极。本发明的制作过程中采用基材导电处理,底基层采用纳米电沉积技术制成兼具导电和热应力良好的金属材料,催化层采用热分解法制作具有长寿命周期的致密合金材料;此外,采用多层复合烧结与电沉积的方法,进而使基材形成半导体氧化物如TiO2而失效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电导率合金催化电极的制备方法,属于环境催化和电化学领域。
背景技术
在氯碱工业、电池工业、电解冶金、环境电催化行业经常用到导电催化电极,目前电池工业、环境电催化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多为阀型金属合金电极,因其良好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能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实践中发现,阀型金属基材的催化极板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导电稳定性不高,接触电阻在使用过程中增大较为明显的情况,直接的现象是电解液温度升高,进而引起催化体系不稳定;此外,这也引起了由于基材与涂层合金材料热应力的不同而出现电极表面涂层剥落的现象,最终导致槽电压升高、电流效率降低,情况恶劣时直接导致电极失活。
电催化的核心原件为电催化电极材料,因此催化合金涂层的导电性能成为制约电极寿命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能耗的最主要因素。公开号为CN 102324492 A的中国专利报道了“复合导电电极及其制造方法”,其采用碳基材料负载导电填料的方式,采用在导电塑料压合成型的方式制作而成;其电极机械稳定性不高、电极基材与涂层材料结合力差,制作工艺流程冗长且复杂;且长期使用会导致碳纤维出现断裂、开链的现象,同时不耐酸碱环境。公开号为CN 105552326 A的中国专利报道了“一种具有高电导率的正极材料包覆方法”,其采用纳米银离子与导电聚合物包覆高导电基材的工艺方法来提高导电率;该法虽然极大减少了接触电阻,但作为阳极则易出现氧化与结构失稳,且包覆不均匀;此外,该电极不耐酸碱,适用范围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电催化过程中槽电压高、电流效率低、涂层与基体接触电阻大以及涂层间热应力过大导致表面涂层剥落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高电导率合金催化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钛基材料或其它阀型金属采用导电底基材预处理的方法处理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后再进行超声30min,晾干后备用;
2)将步骤1)制备的导电底基材进行纳米电沉积后,清洗晾干后备用,沉积液中的主要组成如下:
沉积时间0.1-0.5h
3)将步骤2)得到的导电底基层制作成导电中间层,其中掺杂稀土元素;
4)将得到的导电中间层上继续制作催化层,经多次焙烧后得到高电导率兼具稳定性与催化活性的合金电极。
本发明的制作过程中采用基材导电处理,底基层采用纳米电沉积技术制成兼具导电和热应力良好的金属材料,催化层采用热分解法制作具有长寿命周期的致密合金材料;此外,采用多层复合烧结与电沉积的方法,使得催化过程中产生的氧元素难以穿过涂层结构到达基体表面,进而使基材形成半导体氧化物如TiO2而失效的情况发生;本发明是一种原料成本低、工艺简单、制作过程污染少的绿色合金电极制备工艺。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导电底基材预处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将基体材料在3—4×105Pa空气压力下,用120-150μm粒径金刚砂进行喷砂处理,使其表面形成一定的粗糙面,冲洗干净、烘干后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康菲尔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康菲尔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11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