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印刷覆膜技术的环保材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22305.9 | 申请日: | 202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65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赵东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信立包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2 | 分类号: | B32B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蒋海燕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印刷 膜技术 环保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印刷覆膜技术的环保材料及制备方法,环保材料包括内层膜和表层膜,内层膜包括:12~25份的淀粉,20~60份的聚乙烯醇,1~3份的壳聚糖,2~6份的明胶,1~3份的纤维素,10~15份的地瓜粉,120~250份的水,0.3~0.8份的纳米二氧化钛粉末,0.2~0.4份的纳米二氧化硅粉末,0.1份的氧化镁粉末,10~16份的乳化剂,1~2份的没食子酸,0.5~0.8份的炭黑,1~1.5份的植物油,0.2~0.3份的分散剂、0.8~1.8份的交联剂;表层膜包括:35~65份的聚乙烯醇,20~30份的聚碳酸酯,2~6份的明胶,12~20份的纳米三氧化二铝粉末,2~6份的纳米二氧化硅粉末,1~3份的氧化钙粉末。本发明覆膜结构分为内层膜和外层膜,均由可降解原料组成,内层膜中掺入了强化膜强度的材料,在确保覆膜具有可降解特性的同时,提高了覆膜的拉伸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印刷覆膜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覆膜技术的环保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覆膜工艺是印刷之后的一种表面加工工艺,又被人们称为印后过塑、印后裱胶,是指用覆膜机在印品的表面覆盖一层0.012~0.020mm厚的透明塑料薄膜而形成一种纸塑合一的产品加工技术。一般来说,根据所用工艺可分为即涂膜、预涂膜两种,根据薄膜材料的不同分为亮光膜、亚光膜两种。由于覆膜处理后的印刷品表面更加平滑、光亮、耐污、耐水、耐磨,书刊封面的色彩更加鲜艳夺目且不易被损坏,印刷品的耐磨性、耐折性、抗拉性和耐湿性都得到了很大程度得到加强,保护了各类印刷品的外观效果,提高了使用寿命。最制得一提的就是,覆膜可以很大程度弥补印刷产品的质量缺陷,许多在印刷过程中出现的表观缺陷,经过覆膜以后,都可以被遮盖。由于覆膜工艺处理后的印刷品具有上述优点,所以目前国内大多数图书、期刊、纸箱、挂历和海报等都在印刷完成后进行覆膜处理。但是覆膜后的印刷纸类产品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纸面上进行了覆膜处理,且现有的覆膜难以降解,这就对纸张的回收再利用带来了难题,若要进行回收再利用就需要将纸张和塑料覆膜分离;如果选择不回收再利用,直接将纸张当成垃圾处理,又会造纸张的浪费,造成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同时,在覆膜加工生产中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且会产生大量难以降解的废料。
因此,为了减少覆膜纸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使印刷覆膜更加利于环保,就需要对印刷覆膜的材料进行改进。塑料膜的降解率与含碳量成反比,即塑料膜的含碳量越高,降解率就越低,反之越高。向塑料薄膜中添加一定量改性淀粉、壳聚糖、玉米蛋白质或者改性纤维素后,薄膜的降解率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目前降解塑料膜的降解率水平在16%左右,而向塑料薄膜中添加一定量的改性淀粉后,塑料薄膜的降解率总体为30%左右。但是目前加入上述物质的可降解薄膜在加工性能、机械强度、拉伸强度、保护性能方面和普通塑料薄膜相比,存在明显不足。正是由于目前的可降解塑料薄膜的加工性能、机械强度和拉伸强度存在不足,因而目前的各类可降解塑料薄膜很难被运用到印刷覆膜工艺中。因此,就需要一种加工性能、机械强度和拉伸强度好,能够运用到印刷覆膜工艺中的可降解塑料薄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印刷覆膜技术的环保材料,包括内层膜和粘接在内层膜外部的表层膜,其中所述内层膜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12~25份的淀粉,20~60份的聚乙烯醇,1~3份的壳聚糖,2~6份的明胶,1~3份的纤维素,10~15份的地瓜粉,120~250份的水,0.3~0.8份的纳米二氧化钛粉末,0.2~0.4份的纳米二氧化硅粉末,0.1份的氧化镁粉末,10~16份的乳化剂,1~2份的没食子酸,0.5~0.8份的炭黑,1~1.5份的植物油,0.2~0.3份的分散剂、0.8~1.8份的交联剂;
所述表层膜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35~65份的聚乙烯醇,20~30份的聚碳酸酯,2~6份的明胶,12~20份的纳米三氧化二铝粉末,2~6份的纳米二氧化硅粉末,1~3份的氧化钙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信立包装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信立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23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