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伸缩冲击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24901.0 | 申请日: | 202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1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远;湛风光;杜平;赵玄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恒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7/02 | 分类号: | B08B7/02;B08B9/087;B08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伸缩 冲击 机器人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伸缩冲击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支撑机构(1)、动力及控制系统(2)、升降机构(3)、进给机构(4)、液压冲击头(5)和前端冲击杆(6),所述回转支撑机构(1)包括位于下方的底座(9)和安装于底座(9)上方的回转平台(10),所述回转平台(10)上安装有回转支承(33),所述回转支撑机构(1)固定于地面且上方与动力及控制系统(2)通过回转支承(33)连接,所述动力及控制系统(2)由液压动力系统(7)、电气控制系统(8)和护罩(32)组成,所述升降机构(3)由升降臂组(22)、升降油缸(23)和撬动油缸(24)组成,所述升降机构(3)一端固定安装于回转平台(10)上,一端和进给机构(4)铰接,所述升降机构(3)的动力输出端与进给机构(4)相连接,所述进给机构(4)由滑架(25)、滑板(26)、进给油缸(27)组成,所述液压冲击头(5)安装于进给机构(4)的滑板(26)上且端部与前端冲击杆(6)相连接,所述前端冲击杆(6)包括冲击头钎杆、过渡杆体、钻杆和前端冲击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伸缩冲击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及控制系统(2)集成于回转平台(10)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伸缩冲击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动力系统(7)由电机(11)、柱塞泵(12)、液压油箱(13)、多路阀(14)、散热器(15)、过滤器(16)和压力表(17)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伸缩冲击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控制系统(8)包括控制手柄(18)、控制器(19)、脉宽调制驱动电路(20)和电液比例阀(21)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伸缩冲击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油缸(23)和撬动油缸(24)组成升降油缸装置同时动作可将进给机构(4)平行往上抬升,所述撬动油缸(24)单独动作,可带动液压冲击头(5)上下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伸缩冲击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架(25)和升降臂组(22)、撬动油缸(24)之间铰接,所述滑板(26)可在进给油缸(27)的作用下在滑架(25)上来回移动一定距离,所述液压冲击头(5)固定安装在滑板(26)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伸缩冲击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冲击头(5)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冲击头本体(28)、原始冲击杆(29)、过渡杆(30)和1500mm冲击杆(31),所述冲击头本体(28)在进给油缸的带动下可移动一定距离,所述原始冲击杆(29)一端与冲击头本体(28)用销轴固定连接,所述原始冲击杆(29)另一端与过渡杆套合后用销轴栓住,所述过渡杆(30)另一端与1500mm冲击杆(31)旋合,所述1500mm冲击杆(31)另一端与前端冲击杆(6)旋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伸缩冲击机器人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先将设备平放于需清理的反应炉前,将回转支撑机构(1)用螺栓固定;
步骤二:启动设备,动作升降机构(3),使液压冲击头(5)大致能平放于反应炉内壁上;
步骤三:动作进给机构(4),将液压冲击头(5)完全退出到设备后方;
步骤四:先将1500mm冲击杆(31)一端与前端冲击杆(6)螺纹旋合,再将1500mm冲击杆(31)另一端和过渡杆(30)旋合,再将过渡杆(30)与原始冲击杆(29)用销轴栓住;
步骤五:将前端冲击杆(6)对准需破碎部位,推动进给机构(4),打开液压冲击头(5),开始工作;
步骤六:当将1500mm冲击杆(31)打进部分后,撬动油缸(24)往上稍微撬动原始冲击杆(29)使爬壁钛充分分离;
步骤七:当将1500mm冲击杆(31)完全打进后,取下原始冲击杆(29)上销轴将冲击头本体(28)退出,旋下过渡杆(30);
步骤八:增加新的1500mm冲击杆(31),继续打进,或者转动反应炉,更换冲击点,重复三、四、五、六、七步骤,直至将反应炉内壁爬壁钛全部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恒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恒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490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