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GA-T细胞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白血病和抗GVHD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25332.1 | 申请日: | 202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4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张玲玲;梅旦;薛子扬;张贤政;于倩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10 | 分类号: | C12N11/10;C12N11/02;A61K35/17;A61P35/02;A61P3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文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51 | 代理人: | 欧阳石文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ga 细胞 及其 制备 方法 以及 白血病 gvhd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A‑T细胞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白血病和抗GVHD中的应用,该GA‑T细胞由内到外顺次为细胞内层、第1明胶层、第1海藻酸钠层、……、第n明胶层、第n海藻酸钠层,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本申请中GA‑T能够有效地缓解小鼠GVHD的临床表现,并且发挥较好的肿瘤杀伤作用。临床上由于供体和受体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不匹配而导致的可用供体骨髓不足。异体来源的T细胞的分选扩增十分容易获取,GA‑T也就解决了供体骨髓不足的问题,在实现免疫隔离的同时发挥肿瘤杀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GA-T细胞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白血病和抗GVHD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细胞治疗包括植入或输送活细胞并维持其在患者中的存活,以治疗某种疾病。细胞治疗的优势在于提供了能够调节其功能、感知和响应其环境的复杂生物实体。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能力、治疗药物的提供以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是可以被调控的,以应对各种病理中的持续挑战,包括糖尿病、白血病、实体瘤、脊髓损伤以及自身免疫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白血病有四种主要类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leukemia,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目前临床根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移植的供体T细胞通过促进宿主免疫系统重建介导移植物抗白血病(graft-versus-leukemia,GVL)效应,但是供体T细胞在发挥GVL效应同时,也参与了威胁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目前GVHD仍是移植失败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移植的首要障碍,特别是急性GVHD(acute GVHD,aGVHD)。
免疫隔离(immune-isolation)技术是将需要移植的细胞或组织包被于选择透过性膜微囊中,移植物与宿主免疫系统隔离,有效避免异体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目前该技术已用于糖尿病、神经变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研究。常用的微囊化材料是生物相容性的,包括明胶(gelatin)、海藻酸钠(alginate)、壳聚糖(chitosan)、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等。
层层(layer-by-layer,LBL)自组装技术使带负电的阴离子聚合物与带正电的阳离子聚合物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多层材料薄膜的微囊。各种带电物质,如多价离子、低聚物、蛋白质和带电粒子可被用作胶囊的包被材料。多种材料间的相互作用为精确控制LBL自组装性能以及精确调节胶囊壁的厚度提供了发展前景。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控制LBL多层膜的结合或整合营养因子等方法调节细胞层的功能,这些细胞随后可用于移植治疗实验。
传统的细胞包被技术如微流体技术、电喷雾技术包封形成多细胞包被的微囊系统体积较大,体内输注易引起血管阻塞,不适用于血液疾病的治疗。
利用LBL自组装技术制备出的微囊粒径较小,机械强度高且微囊表面光滑圆整。囊壁是半通透性膜,允许氧、营养、代谢产物和小分子蛋白质自由穿过,具有免疫活性的大分子物质如免疫细胞、分子量大于71KD的葡聚糖分子和免疫球蛋白IgG(分子量150KD)等不能通过,从而保护囊壳内组织或细胞不被免疫系统攻击。细胞因子如IL-2(分子量15KD)、IFN-γ(分子量16.3KD)、TNF-α(分子量25KD)等,多数分子量不超过60KD,可自由穿过微囊。
上述背景技术是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并非是申请本申请之前已向普通公众公开的公知技术。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医科大学,未经安徽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53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