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收获木薯茎叶为主的栽培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025546.9 申请日: 2021-09-02
公开(公告)号: CN113575336B 公开(公告)日: 2022-10-14
发明(设计)人: 杨龙;罗春芳;饶萍;雷跃;谢恩俊;欧珍贵;罗亚红;付瑜华 申请(专利权)人: 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22/25 分类号: A01G22/25;A01C21/00
代理公司: 重庆金橙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73 代理人: 李梅
地址: 562400 贵*** 国省代码: 贵州;5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收获 木薯 为主 栽培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以收获木薯茎叶为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收获木薯茎叶为主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土地的选择:选择阳光充足的缓坡地种植;

步骤二,土地的预处理:灭杀地表杂草,整地开厢;

步骤三,种茎的选择与处理:选择直立或高位分枝、耐寒、低氰的木薯品种;

步骤四,种植:采用起垄种植方式,雨后种植最佳;

步骤五,种植管理:补苗,施提苗肥,进行病虫害防治;

步骤六,木薯茎叶收获;

步骤七,追肥:在木薯每次收割后进行追肥;

步骤八,留种:周年循环刈割茎叶,待次年春采留宿根,随取随用;

步骤九,木薯茎叶处理:将收割的木薯茎叶粉碎,装袋密封发酵保存;

步骤一中,所述土地的选择,包括:

选择年均温17℃以上,≥10℃的活动积温在5600℃以上,无霜期350天以上,地下水位在1米以上,坡度在25度以下阳光充足的缓坡地种植;

步骤二中,所述土地的预处理,包括:

播种前5~10d,用除草剂灭杀地表杂草,根据不同的地形进行,坡度在15度以下的较平缓坡地进行机耕或畜耕;15~25度的坡地,沿等高线进行整地,土地宜深耕27~30cm;整地后开厢,厢高20~30cm,厢宽1.8~2.0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收获木薯茎叶为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种茎的选择与处理,包括:

选择直立或高位分枝、耐寒、氢氰酸含量低于100mg/kg的木薯品种,充分成熟,粗壮密节,髓部充实并富含水分,芽点完整,未损皮芽,无病虫的主茎作种茎,含3~5个腋芽,种茎长20cm,播种时用75%的多菌灵药液喷洒于种茎上,并在伤口处抹草木灰消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收获木薯茎叶为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种植,包括:

每年3月中旬以后,气温稳定在17℃以上下种,雨后最佳;

采用起垄种植方式,垄高20~30cm为宜,窄垄单行,株行距为0.8×0.8m,亩植1000株;在垄上挖25~30cm深的穴或沟,每亩穴施或沟施农家肥1000~1500kg、钙镁磷肥50kg和复合肥50kg作基肥,芽眼朝上,浇足定植水后覆土5~8cm,种茎不外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收获木薯茎叶为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种植管理,包括:

(1)植后30~40天补苗;齐苗后,苗高15~20cm时间苗,每穴留1~2株;

(2)种植后50~60天施提苗肥,距苗20cm处穴施,深5cm,亩施尿素10kg;

(3)苗期期间选择性地用72%链霉素4000倍液、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进行病虫害防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收获木薯茎叶为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所述木薯茎叶收获,包括:

当木薯长到100~120cm时即进行第一轮收割,时间为6月下旬,留茬高度为30~90cm;第二轮收获为第一轮收获后木薯再生长出的茎叶,长到为150~180cm收割,时间为9月下旬,留茬高度为30~90cm;第三轮收获为再生木薯长到120~150cm收割,时间为12月上旬,留茬高度为30cm,保障越冬及来年3月初地下宿根的萌发;分别于6月下旬、9月下旬和12月上旬进行收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收获木薯茎叶为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七中,所述追肥,包括:

追肥可在木薯每次收割后2~3天追尿素20~30kg/667m2,硫酸钾15~25kg;

在木薯每次收割后2~3天进行追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收获木薯茎叶为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八中,所述留种,包括:

周年循环刈割茎叶,第三次刈割后结合培土保芽追施一次农家肥,l000kg/666.7m2,留茬高度为30cm,覆盖青干草或盖地膜,避免冰水从刀口处进入宿根,引起烂芽;待次年春采留宿根,随取随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收获木薯茎叶为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九中,所述木薯茎叶处理,包括:

将收割的木薯茎叶粉碎至10cm晾晒至含水量小于等于65%,喷洒纤维素酶、乳酸菌等装袋密封发酵保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未经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554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