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枣芽红茶的古法新制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27759.5 | 申请日: | 202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3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杨五生;杨壮;杨佳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茗玥茶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地址: | 033299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茶 新制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枣芽红茶的古法新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分拣摊青,晒青,萎凋,摇青,自动称重,揉捻,发酵,复合一次烘干,成型解块、二次烘干,初制提香,静态陈化储存和醇化精制提香。该枣芽红茶的古法新制工艺,通过针对粗老叶的不同含水及青叶性质不同而特别设计的速热萎凋工艺设备,可达到品质控制和规模化生产要求,利用雾化加水使茶叶的含水更加均匀,通过有氧发酵,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微波的频率较高,热量迅速提高物料的温度,从而达到快速升温去青涩的效果,古法新制,提升枣叶茶的独特味道和品质,此外醇化提香具有灭菌功能,对除去茶叶的苦涩味有明显效果。为高端茶企提供了有力的工艺技术保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枣芽红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枣芽红茶的古法新制工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临县是“中国红枣之乡”,位于神奇的北纬37°,枣树耐旱,生命力极强,有“铁杆庄稼”之称。多野生、无污染的黄士丘陵沟窒区孕育着临县红枣,甜中带酸、营养丰富,素有“一日三枣,长生不老”之说。临县红枣种植面积有82万亩,根据近3年采摘枣芽叶统计每亩产量约为1000kg左右,因枣树树冠高大以及生长区沟豁纵横,按四分之一的有效采摘率计算,每亩实际平均可采摘250kg,则全县约有1亿kg的产量。按2021年5-8月份采摘旺季的平均收购价10元/kg计算,仅采摘枣芽叶一项枣区枣农每年保守估算约收益10亿元人民币。为此,开发枣芽红茶是对我省红枣林经济的综合利用,可变废为宝,是枣农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对巩固脱贫成果与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枣树芽及嫩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有机酸、糖类、黄酮、皂苷类等物质,因此是一种极具创新研发价值的天然保健和药用资源,枣芽红茶属于经济林新兴产业范畴,味甘、性温,是以“预防为主”的健康饮品,经山西中医药大学化学、动物研究证明:阳府井枣芽红茶系列产品具有助睡眠、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三高等功效,适宜大众群体饮用。
枣芽红茶是源于枣树刚生长出来的嫩枣芽叶,经过上述的古法新制工艺加工而成。现有的枣芽红茶由于制备技术落后,采用传统的单一制备工艺,容易出现制备技术瓶颈,且制备出的枣芽红茶的品质较低。这种新兴的枣芽红茶古法新制工艺可为我国各大红枣产区的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枣芽红茶的古法新制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枣芽红茶的古法新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分拣摊青,按原料质量标准进行采摘和验收、分级,筛选出花果、陈叶、腐叶,保证茶青原料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同时茶青15~24h自动化摊放生产;
S2:晒青,采用自动晒青设备促使茶青萎凋,调节自动晒青设备的红外线强度,使晒青房的温度20~37℃,湿度10~15℃,自动晒青设备可以将晒青过程实现自动摊青、翻青;
S3:复合萎凋,(1)气调萎凋:在自动储青萎凋网底部设置风机,使青叶进行第一次萎凋、保鲜,并设置温度22~35℃,湿度12~14℃,自动控制气调系统,确保茶青鲜活;
(2)快速萎凋:将鲜叶自动进入快速萎凋系统,保鲜叶逐步升温除湿,使鲜叶软化去水;
(3)速热萎凋:针对粗老叶的不同含水及青叶性质的不同,通过速热萎凋设备,加速鲜叶水分挥发,使之内外分布均匀;
S4:摇青,通过摇青机对茶叶实施机械运动力0.5~1h,香气初现;
S5:自动称重,精准的计量控制,投料均匀稳定。生产线随时可在线调控并保证每一批次原料均衡准确;
S6:揉捻,将茶叶置于揉捻机内,揉捻过程中速度控制在40~50转/min,时长为8~2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茗玥茶叶有限公司,未经山西茗玥茶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77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