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作模具钢H13及其连铸轧圆的制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39507.4 | 申请日: | 202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8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文;江宏亮;李占春;孟祥岩;许民;朱康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联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3/06 | 分类号: | C22C33/06;C22C38/02;C22C38/04;C22C38/24;C22C38/06;C22C38/22;B22D11/115;C21C7/06;C21C7/064;C21C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智造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82 | 代理人: | 汪芬 |
地址: | 215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钢 h13 及其 连铸轧圆 制造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作模具钢H13及其连铸轧圆的制造工艺,包括钢水冶炼、LF精炼、VD真空处理、连铸和轧钢这个几步处理,其中,采用高炉冶炼生产铁水,可以获有害元素较低的铁水;对获得的钢水进行精炼、VD真空处理后,获得含P、S、Cu、Ni、As、Sb、Sn等有害元素较低的钢水;采用三段电磁搅拌并设置合理的过热度、拉速及冷却工艺获得内部质量良好的连铸圆坯;轧制得到圆钢经过四个温度段的加热获得内部致密、表面质量良好的圆钢,并大幅提升探伤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超低磷、超低硫热作模具用H13连铸圆坯连轧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热作模具用H13具有较高的淬透性、良好的韧性及抗热裂能力,使用温度不高于540℃,用于制造冲击载荷较大的锻模,热挤压模,精锻模,铝、铜及其合金压铸模,还可以用于制作航空工业上的重要构件。
H13合金含量较高,连铸圆坯及圆钢的中心疏松及缩孔比一般钢种严重,尤其V含量的影响,约为1.0%,导致钢水粘度大,凝固过程补缩不充分,是造成圆钢探伤不合格的直接原因。经过连铸人工智能模拟,推算出合理的连铸工艺参数,使得探伤合格率大幅提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热作模具钢H13及其连铸轧圆的制造工艺,通过合理的连铸工艺参数,大幅提升探伤合格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优质热作模具钢用H13连铸轧圆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钢水冶炼:首先高炉将焦炭和矿石冶炼成铁水,再将铁水和废钢加入电炉,并向电炉熔池内吹入氧气,加入石灰造渣,当温度不大于1560℃时,通过换渣和炉门流渣操作方法,脱除钢中的磷含量;当碳和磷达到目标要求后,采用偏心炉底出钢,钢水量达到钢包的1/4时随钢流加入石灰、低磷合金,得到钢水;
S2、LF精炼:将S1得到的钢水进行精炼,采用水冷惰性气体炉盖保护,减少钢水二次氧化;钢包使用双底透气砖,精炼全过程氩气搅拌;采用合理的炉渣配比方案,实施脱硫,然后加入矾铁、铬铁,硅铁、金属锰、钼铁调整成分;
S3、VD真空处理:将S2得到的钢水进行真空处理,达到脱氢的目的;VD高真空过程保持一定时间,破空,通过喂入Al线调整成分,之后进入软吹氩气状态;
S4、连铸:将S3真空处理后得到的钢水在圆坯连铸机上进行连铸,得到钢坯;
S5、轧钢:将S4得到的钢坯热送入炉,然后加热、轧制得到圆钢。
进一步,所述S1中的铁水中各化学元素质量百分比为:C:≥3.5%,Mn:≤1.0%,Si:0.20~0.60%,Ni≤0.05%,Cu≤0.05%,P≤0.14%,S≤0.05%,Mo≤0.05%,Ti≤0.060%,As≤0.005%,Sn≤0.005%,Bi≤0.005%,Pb≤0.003%,Sb≤0.00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进一步,所述S1中,电炉兑入的铁水比例不小于铁水和废钢总质量的85%。
进一步,所述S1中,碳和磷的目标要求为:出钢碳的质量比控制在0.10~0.15%,出钢磷的质量比≤0.005%;
进一步,所述S2中,LF精炼前期主要完成脱氧脱硫任务,具体操作为:通电5min~8min后,待化渣后采用扩散脱氧和沉淀脱氧两种方式配合进行,LF前期Al质量比控制在0.030~0.050%之间,出钢前10min不得调铝。
进一步,扩散脱氧剂用量2~3kg/t钢,扩散脱氧剂选用硅铁粉和Al粒,沉淀脱氧采用Al线,为确保TO≤20ppm,中前期Al线使用1.0~1.5kg/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联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联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95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