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食叶草马铃薯粮食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45118.2 | 申请日: | 202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2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杨秀丽;柏绿山;柏英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军信泉盛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23L19/15 | 分类号: | A23L19/15;A23L33/10;A21D2/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企鸿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7 | 代理人: | 庞晓辰;孙海波 |
地址: | 10003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食叶草 马铃薯 粮食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食叶草马铃薯粮食,主要体现在两种物质的有机合成,包括食叶草原浆10‑20份,食叶草粉30‑40份,马铃薯全粉60‑70份,食盐1‑2份,调味剂0.5‑0.8份,制备方法为:将食叶草分选、清洗、切段、研磨制浆,喷雾干燥制粉、过筛,即得食叶草粉;将食叶草分选、清洗、切段、研磨制浆,即得食叶草粉;将食叶草原浆、食叶草粉、马铃薯全粉、食盐和调味剂加入到混合机内混合,经烘干、检验、包装,即得食叶草马铃薯粮食。本发明将食叶草和马铃薯有机结合到一起做成新型粮食,经特殊配方与工艺加工而成,解决了马铃薯营养价值低且一直以来不能单纯做馒头、不能做挂面、不能做人造大米、不能做面包等主粮食品难题,实现了食叶草与马铃薯合成后做粮食的目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叶草与马铃薯合成的一种新型粮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食叶草马铃薯粮食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名洋芋、洋山芋、洋芋头、香山芋、洋番芋、山洋芋、阳芋、地蛋、土豆等(山西大同一带也称为山药)。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但马铃薯做不了馒头、挂面、面条、面包、人造大米等主粮食品。1、马铃薯营养价值低;2、马铃薯是碳水化合物,作为粮食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含量只有1.5-1.8%,纤维素含量0.6-0.8%,氨基酸含量不到1%,钙含量只有11-60mg/100g,磷15-60mg/100g,铁0.4-4.8mg/100g,硫胺素0.03-0.07mg/100g,核黄素0.03-0.11mg/100g。
实践证明,马铃薯全粉做不了主粮食品的主要原因是:马铃薯营养价值低、不含胶原蛋白,不含纤维素,不含面筋蛋白,不能单纯做馒头、面包等发面类的面食,不能制作挂面、合成大米等主粮食品。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食叶草马铃薯粮食,其中,包括各份数的以下各组分,食叶草粉20-30份,马铃薯全粉60-70份,食盐1-2份,调味剂0.5-0.8份。
优选的是,所述食叶草粉的制备方法为:将食叶草清洗、切段、烘干,研磨制粉,得食叶草粉。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马铃薯全粉的制备方法为:将马铃薯去皮、清洗、切块、研磨制粉,得马铃薯全粉。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调味剂包括味精、鸡精、核苷酸调味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新型食叶草马铃薯粮食的制备方法,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1)将食叶草经清洗、切段、研磨成浆,高塔喷雾干燥,过筛得食叶草粉;
(2)将食叶草粉、马铃薯全粉、食盐和调味剂加入到混合机内混合,再经烘干,检验和包装,即得食叶草马铃薯粮食。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马铃薯全粉的制备方法为:将马铃薯清洗,蒸煮去皮,将蒸煮后的马铃薯回填足够的预先干燥的马铃薯颗粒全粉,在搅拌机中充分混合,粉碎,调质,得到水分均匀适中的干湿混合物,再对混合物进行干燥、过筛,即得马铃薯全粉。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食叶草粉过得筛子的筛孔大小为120-180目;所述马铃薯全粉过筛的筛孔大小为120-180目。
食叶草
食叶草生物特性:食叶草是中国首例酸模属间杂交的植物新品种,蓼科酸模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种植一次几十年不用再种,耐寒、耐旱、耐盐碱、耐贫瘠、耐沙荒,适应各种土壤种植。北方年亩产量20~40吨左右;南方年亩产量35~60吨左右(产量与土壤、水源肥力、气候、管理、收割次数有直接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军信泉盛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军信泉盛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51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