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集中供热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49680.2 | 申请日: | 202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9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生;白新奎;李恭斌;孙玉成;邓秦生;白旭;尚海军;李万军;尹军波;杜攀;杜志君;张雨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兰州新区热电有限公司;华能甘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5 | 代理人: | 李茂松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兰州***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分析 集中供热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集中供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集中供热管网历史数据,学习并训练,基于大数据分析建立参数集数据库;
S2、运用大数据分析结果,实施当前集中供热最优控制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集中供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集数据库建立步骤如下:
S1、利用朴素贝叶斯算法对海量集中供热管网历史数据进行分类,在训练阶段对海量集中供热管网历史数据进行分布式学习,即获取集中供热管网阀门组开度数据、管网供水流量、管网供水温度数据和外部环境温度数据;
S2、对管网热损失率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基于大数据分析建立在不同供热管网阀门组开度、管网供水流量、外部环境温度数据条件下匹配最优管网供水温度的参数集数据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集中供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管网历史数据包括对管网的针对性测试数据,即在同一外部环境温度以及同一保温结构条件下,不调节阀门组和循环泵,保持定流量运行,多次测试管网上的相同测点,取测试热损失率平均值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集中供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施当前集中供热最优控制方式步骤如下:
S1、确定当前外部环境温度、管网供水温度、管网供水流量,提取参数集数据库内与当前外部环境温度数据最优配比的管网供水温度、管网供水流量数据集;
S2、根据最优配比数据集,确定管网所需供水温度、供水流量调整方案;
S3、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将管网供水温度与供水流量调整至当前最优配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集中供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施当前集中供热最优控制方式步骤如下:
S1、确定当前外部环境温度、管网供水温度、管网供水流量,提取参数集数据库内与当前外部环境温度、管网供水流量数据最优配比的管网供水温度数据集;
S2、根据最优配比数据集,确定管网所需供水温度调整方案;
S3、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将管网供水温度调整至当前最优配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集中供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施当前集中供热最优控制方式还包括对保温层厚度实施控制方法,根据经济情况确定合理的保温层厚度,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集中供热管网不同保温层厚度、不同管网供水温度下热损失历史数据,根据大数据分析建立最优保温层厚度数据集;
S2、根据管网供水温度,调整当前管网上保温层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集中供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网供水温度调整方式是通过预设于管道与保温层之间的用于管道加热的电加热层实现的,通过电加热管道的方式对管网供水温度进行调整,在调整供水温度时利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供水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集中供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网供水温度调整方式是通过串联于管线上的换热器实现的,通过热交换的方式对管网供水温度进行调整,在调整供水温度时利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供水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兰州新区热电有限公司;华能甘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能兰州新区热电有限公司;华能甘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968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