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集中供热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49680.2 | 申请日: | 202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9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生;白新奎;李恭斌;孙玉成;邓秦生;白旭;尚海军;李万军;尹军波;杜攀;杜志君;张雨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兰州新区热电有限公司;华能甘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5 | 代理人: | 李茂松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兰州***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分析 集中供热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集中供热控制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集中供热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集中供热管网历史数据,学习并训练,基于大数据分析建立参数集数据库;S2、运用大数据分析结果,实施当前集中供热最优控制方式。本发明基于大数据分析提供集中供热控制方式,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结果,实施当前集中供热最优控制方式,能够在限制供热成本的情况下,根据最优配比数据集,通过提高管网供水温度的方式增加总供热量,或配合进行相应供水流量调整的方式,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管网热损失,为提高集中供热效率、改善供热管网节能运行和降低集中供热管网能耗具有现实的节能环保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中供热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集中供热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集中供热是指由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供给一个城市(镇)或部分区域生产、采暖和生活所需的热量的方式。集中供热是现代化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城市公用事业的一项重要设施。集中供热不仅能给城市提供稳定、可靠的高品位热源,改善人民生活,而且能节约能源,减少城市污染,有利于城市美化,有效地利用城市有效空间。所以,集中供热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集中供热管网热损失是影响供热质量,造成能源浪费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集中供热系统运行效率低、能耗大和供热成本高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而集中供热管网热损失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应对管网热损失效果的集中供热控制方法,为提高集中供热效率、改善供热管网节能运行和降低集中供热管网能耗具有现实的节能环保意义。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集中供热控制方法,解决了集中供热系统运行效率低、能耗大和供热成本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集中供热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集中供热管网历史数据,学习并训练,基于大数据分析建立参数集数据库;
S2、运用大数据分析结果,实施当前集中供热最优控制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参数集数据库建立步骤如下:
S1、利用朴素贝叶斯算法对海量集中供热管网历史数据进行分类,在训练阶段对海量集中供热管网历史数据进行分布式学习,即获取集中供热管网阀门组开度数据、管网供水流量、管网供水温度数据和外部环境温度数据;
S2、对管网热损失率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基于大数据分析建立在不同供热管网阀门组开度、管网供水流量、外部环境温度数据条件下匹配最优管网供水温度的参数集数据库。
进一步地,所述供热管网历史数据包括对管网的针对性测试数据,即在同一外部环境温度以及同一保温结构条件下,不调节阀门组和循环泵,保持定流量运行,多次测试管网上的相同测点,取测试热损失率平均值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实施当前集中供热最优控制方式步骤如下:
S1、确定当前外部环境温度、管网供水温度、管网供水流量,提取参数集数据库内与当前外部环境温度数据最优配比的管网供水温度、管网供水流量数据集;
S2、根据最优配比数据集,确定管网所需供水温度、供水流量调整方案;
S3、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将管网供水温度与供水流量调整至当前最优配比。
进一步地,所述实施当前集中供热最优控制方式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兰州新区热电有限公司;华能甘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能兰州新区热电有限公司;华能甘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96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