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北斗的高速公路无感自由流收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49701.0 | 申请日: | 202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3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孟宪伟;贾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宪伟 |
主分类号: | G07B15/06 | 分类号: | G07B15/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北斗 高速公路 自由 收费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的高速公路无感自由流收费系统,智能终端设置在车辆上,与车辆进行唯一绑定;智能终端内置有卫星定位系统,通过内置的卫星定位系统和北斗地基增强网确定车辆的时空信息,将车辆的时空信息发送至软件平台;路侧摄像头拍摄过车影像,根据过车影像获取车辆的过车信息,将车辆的过车信息发送至软件平台;软件平台根据车辆的过车信息和车辆的时空信息,计算车辆的通信费用,将车辆的通信费用发送给无感自由流app5;无感自由流app5面向用户,用于根据车辆的通行费进行缴费。本发明简化传统的高速公路收费的繁琐流程,加快高速通行效率,提高用户的的高速出行体验,提升高速公路收费的实际可操作性以及信息化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星定位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北斗的高速公路无感自由流收费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收费方式主要以人工收费、人工半自动收费(MTC)和电子不停车收费(ETC)为主。人工收费方式需要车辆停车取卡及交卡缴费,通行效率低、易造成高速路口大面积拥堵。ETC收费与人工收费方式相比通行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利用专用短程通信(DSRC)技术,实现了车辆电子不停车收费,但受限于技术特性,同时从安全方面考量,目前ETC收费方式也需要车辆在通过时进行减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通行效率。
自由流收费即采用电子收费技术实现对多条车道上行驶车辆自动进行收取通行费用的方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北斗的高速公路无感自由流收费系统,简化传统的高速公路收费的繁琐流程,加快高速通行效率,提高用户的的高速出行体验,提升高速公路收费的实际可操作性以及信息化程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基于北斗的高速公路无感自由流收费系统,包括:智能终端、北斗地基增强网、软件平台、路侧摄像头、无感自由流app;
所述智能终端设置在车辆上,与车辆进行唯一绑定;
所述智能终端内置有卫星定位系统,所述智能终端与北斗地基增强网相连接,智能终端通过内置的卫星定位系统和北斗地基增强网确定车辆的时空信息,即确定车辆的位置与时间信息;所述智能终端与软件平台相连接,将车辆的时空信息发送至软件平台;
所述路侧摄像头用于拍摄过车影像,根据过车影像获取车辆的过车信息;所述路侧摄像头与软件平台相连接,将车辆的过车信息发送至软件平台;
所述软件平台根据车辆的过车信息和车辆的时空信息,计算车辆的通信费用;所述软件平台与无感自由流app相连接,将车辆的通信费用发送给无感自由流app;
所述无感自由流app面向用户,用于根据车辆的通行费进行缴费。
所述北斗地基增强网包括架设在地面上的若干个基准站和数据中心;
所述基准站用于获取卫星的原始观测数据,并将卫星的原始观测数据发送至数据中心;
所述数据中心根据卫星的原始观测数据生成整网的误差模型以及空间误差改正数,并将整网的误差模型以及空间误差改正数发送至智能终端;
所述智能终端根据整网的误差模型以及空间误差改正数,对其内置的卫星定位系统所定位的位置数据进行改正,获取车辆的时空信息。
所述软件平台包括中心单元;
所述中心单元用于存储车辆的时空信息和车辆的过车信息,且将同一车辆的时空信息和过车信息进行关联,根据同一车辆的时空信息和过车信息,生成该车辆的高速行驶路径;
所述中心单元中记录有各个车辆的信息、各个车辆的用户信息以及不同高速路段的计费标准,根据车辆的高速行驶路径以及不同高速路段的计费标准,计算该车辆的通信费用,并将该车辆的通信费用发送至对应用户的无感自由流ap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宪伟,未经孟宪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97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