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50359.6 | 申请日: | 202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9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传彪;唐雄燕;沈世奎;师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071 | 分类号: | H04B10/071;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监测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光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事件数据、以及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事件数据;计算第一光纤事件数据和第二光纤事件数据的相似度,得到第一相似度;判断第一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的同缆判决阈值;当第一相似度大于同缆判决阈值时,确定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同缆。该方法可以识别出任意两根光纤的同缆情况,从而避免将同缆的光纤设置为备用光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光导纤维可以是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简称为光纤。多根光纤可以组成光缆,光缆可以预埋在光缆沟中作为通信链路,用于传导光通信业务对应的光信号。很多时候,光缆沟内经常会出现坚硬的杂物(如石头)。这些坚硬的杂物可能会使光缆出现磨损,导致光缆中的光纤损坏而无法传导光信号。或者,光缆沟内的多根光缆也会经常由于发生一些不良扭转,使得光缆扭断,导致光缆中的光纤损坏而无法传导光信号。
针对光纤损坏而无法传导光信号的现象,通常可以通过设置备用光纤来保障光通信业务的正常进行。例如,当某个光缆中的光纤损坏而无法传导光信号时,则可以启动备用光纤对光信号进行传导,从而保障光通信业务的正常进行。为了对备用光纤进行区分,未启用备用光纤时,对光通信业务对应的光信号进行传导的光纤可以称为现役光纤。
在设置备用光纤时,如果将现役光纤和备用光纤设置在同一个光缆内,或者,现役光纤所在的光缆和备用光纤所在的光缆处于同一个光缆沟内,则现役光纤和备用光纤可能会同时丧失传导光信号的功能。例如,现役光纤和备用光纤可能均被扭断,此时,光通信业务无法正常进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识别出任意两根光纤的同缆情况,从而避免将同缆的光纤设置为备用光纤。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监测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事件数据、以及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事件数据;计算第一光纤事件数据和第二光纤事件数据的相似度,得到第一相似度;判断第一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的同缆判决阈值;当第一相似度大于同缆判决阈值时,确定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同缆。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相似度小于或等于同缆判决阈值时,判断第一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的同沟判决阈值;同沟判决阈值小于同缆判决阈值;当第一相似度大于同沟判决阈值时,确定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同沟但不同缆;当第一相似度小于或等于同沟判决阈值时,确定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不同沟。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事件数据、以及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事件数据,包括:获取光时域反射仪OTDR测试设备采集的第一光纤的第一OTDR测试曲线数据、以及第二光纤的第二OTDR测试曲线数据;根据第一OTDR测试曲线数据得到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事件数据;根据第二OTDR测试曲线数据得到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事件数据。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同缆判决阈值与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所在的区域的光纤数量相关;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所在的区域的光纤数量越大,同缆判决阈值越大。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判断第一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的同缆判决阈值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所在区域的光纤数量;根据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所在区域的光纤数量,确定同缆判决阈值。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所在区域的光纤数量,确定同缆判决阈值,包括:根据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所在区域的光纤数量、以及预设的光纤数量和同缆判决阈值的对应关系,确定同缆判决阈值。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同缆判决阈值包括第一同缆判决阈值和第二同缆判决阈值,第一同缆判决阈值大于第二同缆判决阈值;根据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所在区域的光纤数量,确定同缆判决阈值,包括:判断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所在区域的光纤数量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若是,确定同缆判决阈值为第一同缆判决阈值;若否,确定同缆判决阈值为第二同缆判决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03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