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组份复合型地坪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053110.0 申请日: 2021-09-07
公开(公告)号: CN113801501B 公开(公告)日: 2022-05-13
发明(设计)人: 张继;张启龙;杨辉;华怀偶;董皓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
主分类号: C09D1/00 分类号: C09D1/00;C09D183/04;C09D7/63;C04B41/71
代理公司: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代理人: 周世骏
地址: 311215 浙江***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双组份 复合型 地坪 硬化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建材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双组份复合型地坪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混合溶液形式的A、B两种组份,其中A组份溶液包括: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乙醇溶液20~50%、纳米二氧化硅溶胶15~45%、盐酸溶液1~5%,表面活性剂0.6~1%、硅烷偶联剂0.1~0.5%;B组份溶液包括:二氧化硅溶胶5~15%、甲基硅酸钾水溶液1~5%;余量为蒸馏水,在A、B两种组份中用量相等;所述百分比均为质量占比,是指各组分在硬化剂总质量中的百分占比。本发明采用甲基硅酸钾与纳米二氧化硅组成的混合溶液,在经过地面硬度、耐磨性和抗渗性后的基面上进行反应。在混凝土孔隙内部及其表面形成一层憎水膜层,进一步填补密封基材孔洞,使得基材更加密实。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双组份复合型地坪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当前基础设施中工业厂房、地下车库地坪表面出现的风化、起尘、起砂、起皮、返潮等现象,造成耐磨性差,使用寿命短、防滑性差等问题,近些年来已有许多学者开发出了专门用于混凝土地面的硬化剂,可大幅提高其使用寿命。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地坪性能的需求逐步提高,如车库、厂房地坪的防滑性能,尤其是公共场所地坪的防滑性直接危及到人的生命安全,日益受到大家重视;如CN200910055825和CN201110083155.2等公开了皆以锂基盐(硅酸锂)为主要成分,再添加氟硅酸镁、硅烷乳液等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光泽度等性能;但其有效成分含量较低,单次施工所带来的混凝土性能提升少,且防滑性提升不明显。

目前大多数使用的防滑手段是在地坪结构上增加防滑层来达到,如CN201820484044.X是通过留出孔隙向上送风达到防潮、增大摩擦的;近几年也有人试图通过从结构上改善地坪防滑性的,如CN110527327.A是在溶液中通过添加亲水性颗粒以吸附更多空气中的水分,使得地坪表面更加干燥来达到防滑效果的。但此方法仅能改善空气湿度大的时候地面的防滑性,未能从根源上解决地坪表面本身的防滑性问题,如在地面有积水的情况下或者不是防潮季的时候地面的防滑性能没有的到保障。此外,上述产品中都是以单一组份提升地面性能为主,较少见以双组份配合使用,协同增强基面防滑、防潮性的产品。

随着人们对健康安全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在提升地面传统性能的同时,彻底解决其防滑性、抗渗性等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双组份复合型地坪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双组份复合型地坪硬化材料,该地坪硬化材料包括混合溶液形式的A、B两种组份,其中:A组份溶液包括: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乙醇溶液20~50%、纳米二氧化硅溶胶15~45%、盐酸溶液1~5%,表面活性剂0.6~1%、硅烷偶联剂0.1~0.5%;B组份溶液包括:纳米二氧化硅溶胶5~15%、甲基硅酸钾水溶液1~5%;余量为蒸馏水,在A、B两种组份中用量相等;所述百分比均为质量占比,是指各组分在硬化剂总质量中的百分占比;所述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乙醇溶液的浓度为0.15~0.8mol/l,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的固含量为15%~35%;盐酸溶液的浓度0.1~0.8mol/l;甲基硅酸钾水溶液的浓度0.5mol/l。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聚乙二醇2000(PEG200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硅烷偶联剂是3-脲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92)、正硅酸乙酯、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双-(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中,固体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5nm。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前述双组份复合型地坪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未经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31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