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青花瓷铜工艺品的制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53431.0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39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俞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玺匠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D5/00 | 分类号: | C23D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凌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316 | 代理人: | 曾长康 |
地址: | 31160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青花 工艺品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花瓷铜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制坯,预处理,嵌釉处理,第一次烧结,喷涂,绘制,罩釉水,第二次烧结,冷却。通过对所述瓶口和所述瓶底的处理,使得产品避免掉瓷的现象,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尤其是一种青花瓷铜工艺品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的青花瓷作品主要为采用瓷石、高岭土作为胎体。泥胎的青花瓷具有易变形、易碎、不易加工的缺陷导致其不易长久保存。
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青花瓷的烧制工艺”,其公告号为CN104761239B。该专利公开了一种青花瓷的烧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坯料是由坭兴陶土、钾长石、石英、煅烧滑石和硅酸锆组成;釉料是由无铅镉熔块、钾长石、煅烧滑石、硅灰石、坭兴陶土组成;青料是由坯料10~20份、釉料和钴蓝色料组成;2)将坯料制成坯体,修整,后再坯体表面用青料描绘图案或书写文字,然后进行施釉处理,晾干,放入窑内在1060~1160℃下烧制10~15h,冷却后出窑,即为成品。在该专利中,青花瓷具有易变形、易碎、不易加工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对所述瓶口和所述瓶底的处理,使得产品避免掉瓷的现象,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青花瓷铜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坯,铸造出铜坯且所述铜坯的瓶口和瓶底设有纹理;
(2)预处理,所述铜坯进行打磨处理;
(3)嵌釉处理,对所述瓶口和所述瓶底进行嵌釉处理;
(4)第一次烧结,将所述步骤(3)所得产品进行烧结;炉温为700℃-800℃,烧结时间为8min-9min;
(5)喷涂,经步骤(4)后的铜坯的瓶身部分通过静电附着一层釉料;
(6)绘制,将青花料与水调均,调至合适浓度,根据设计需求在所述瓶身部分进行彩绘;
(7)罩釉水,在绘制后的产品外面罩上一层釉水;
(8)第二次烧结,将罩完釉水后的产品进行烧结;炉温为850℃-900℃,烧结时间为8min-9min;
(9)冷却,自然冷却12h-18h;
其中,所述步骤(3)中嵌釉处理包括
a点蓝,通过点蓝枪、吸管将青花釉料填满所述纹理的凹槽间,并与所述凹槽相平;
b烧蓝,所述点蓝后的产品进行烧制;炉温为850℃-900℃,烧制时间为8min-9min;
c重复所述点蓝和所述烧蓝,直至所述凹槽内的釉料与所述铜胚外表面持平;
d打磨,通过金刚砂石将所得产品表面高出所述凹槽部分的釉料磨平,直至花纹显露出来;然后用黄石磨去釉料上的火亮、黑丝;再用椴木炭蘸水横、竖再磨,直到产品发出均匀的亮光为止。
通过铸造法制造出的铜坯,能够合理设计工艺,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在上述铜坯的瓶口和瓶底设有纹理,加强了产品的易碎部位,一次成型,极大的节省了人力;在嵌釉处理结束后的第一次烧结和步骤(5)的喷涂,是为了更好的进行绘制,提高了绘制效果;步骤(7)能保护好绘制完成的图案,能保证产品的品相。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铜坯为失蜡铸造法制出的紫铜坯。紫铜的熔点高,能够保证釉层瓷化的优秀;且失蜡铸造法能够保证铜坯的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玺匠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玺匠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34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工程管控平台的风险分级管控方法
- 下一篇:一种推拉门用清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