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FB1 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63902.6 | 申请日: | 2021-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5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超;郭艳;赵志辉;高振;赵越;邱盛坚;金永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09 | 分类号: | C12N5/09;C12N5/07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专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3 | 代理人: | 沈素芹 |
地址: | 52408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fb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鸡肝脏损伤的细胞模型得建立方法,其步骤是:1)配制含有终浓度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和链霉素;2)将黄曲霉毒素B1溶解于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并用步骤1)中所述的培养基稀释,得到诱导液,诱导液中黄曲霉毒素B1终浓度为0.05~0.25μg/mL,二甲基亚砜终浓度为0.01~0.025%;3)培养鸡肝癌细胞系至长势良好且状态稳定;4)当鸡肝癌细胞系生长至贴壁70~80%时,加入步骤2)中所述诱导液,诱导培养6~24h,即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细胞模型建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黄曲霉毒素B1 (AFB1)诱导鸡肝脏损伤的细胞模型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调查表明,全世界约25%以上的谷物受到霉菌毒素(Mycotoxins)的污染,其中,以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的污染最为严重。据中国饲料原料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玉米中 AF的污染比例高达84%。AF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已发现的AF约20种,其中,AFB1因毒性最强、危害最大、分布最广而被列入一级致癌物。同时,AFB1也是最有潜力的细胞毒性物质,它进入机体产生活性氧簇(ROS)从而引起氧化应激反应,造成慢性或急性中毒,最终导致器官损伤。据报道,AFB1对动物具有肝毒性、遗传毒性和免疫毒性作用,其中,家禽对AFB1高度易感。用AFB1污染的饲料饲喂家禽会导致急性肝损伤、生产性能下降和抗病能力降低,甚至死亡,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作为动物的解毒器官,肝脏是AFB1作用的主要靶器官。虽然动物本身对AFB1具有一定的解毒代谢能力,但幼龄动物器官发育不完全,长时间的摄入AFB1会刺激肝细胞产生大量ROS和促进肝细胞凋亡,从而影响幼龄动物肝脏的发育和正常功能,严重危害动物健康生产。
细胞是体外试验和分子机制研究的重要模型,对寻找防治AFB1诱导鸡肝脏损伤的作用靶点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常被用来构建肝细胞损伤模型的细胞多为鸡的原代肝细胞,然而鸡的原代肝细胞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分离培养过程复杂,细胞状态不稳定等缺点。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操作简便且效果稳定的AFB1诱导的鸡肝细胞损伤模型,严重制约了AFB1诱导鸡肝脏损伤的体外分子机制研究和防治药物筛选。鸡肝癌细胞系(LMH)是由一位日本学者在1981年所建立,生长特性为贴壁,形态特性为上皮细胞样。LMH生长较为迅速且易于培养,存活率高,活性好。因此,本发明以LMH为模型细胞,通过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的AFB1对LMH的存活率和凋亡比例的作用,评估AFB1诱导鸡肝脏损伤的细胞模型建立方法,可为进一步研究AFB1诱导鸡肝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也为生产中防治AFB1对鸡肝脏损伤研究提供体外试验模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一种AFB1诱导鸡肝脏损伤的细胞模型建立方法,旨在构建操作简单且效果稳定的鸡肝细胞损伤模型,为AFB1诱导鸡肝脏损伤的防治研究提供试验模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鸡肝脏损伤的细胞模型得建立方法,其步骤是:1)配制完全培养基;2)将AFB1溶解于二甲基亚砜(DMSO)中,并用完全培养基稀释,得到诱导液; 3)培养鸡肝癌细胞系;4)将诱导液加入培养好的鸡肝癌细胞系中,即得。
优选的,完全培养基为含有终浓度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 培养基。
优选的,诱导液中所述AFB1的终浓度为0.05-0.25μg/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39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检测黄曲霉毒素B<SUB>1</SUB>的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 一种同时检测赭曲霉毒素A和黄曲霉毒素B<SUB>1</SUB>的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 一种黄曲霉毒素B<sub>1</sub>的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 一株在高盐环境中除去黄曲霉毒素B<sub>1</sub>的假丝酵母菌的使用
- 基于两种量子点之间能量转移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
- 红城红球菌在降解酿造调味品或其原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中的用途
- 红城红球菌在降解饲料或其原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中的用途
- MT基因作为防治AFB1致鸭肝脏损伤靶标基因的应用
- 一种大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
- 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鉴别黄曲霉毒素B1和B2的方法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