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多孔双层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66615.0 | 申请日: | 202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3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乔冠军;张相召;刘相;刘军林;刘桂武;吕全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02 | 分类号: | C23C14/02;C23C14/06;C23C14/18;C23C14/35;C23C14/58;C23F1/26;C23F1/44;F24S70/20;F24S70/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多孔 双层 薄膜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光吸收层,特指一种纳米NiCr/TiAlN双层薄膜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Al2O3衬底上沉积TiAlN薄膜,然后在其上磁控溅射沉积NiCr‑Ti前驱体薄膜,接着利用氢氟酸溶液进行刻蚀,目的为了去掉前驱体薄膜中的部分Ti组元,最终形成多孔NiCr/TiAlN合金薄膜涂层材料。此种方法制备的双层薄膜多孔结构完整、连续,形状均匀、尺寸可控,层与层之间的界面附着力强。该薄膜对宽光谱具备高的吸收,在宽光谱吸收和发射涂层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吸收层,特指一种纳米NiCr/TiAlN双层薄膜及其制备工艺。具体涉及一种由表面刻蚀法结合磁控溅射制膜技术的纳米NiCr/TiAlN双层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太阳能的新材料、新技术成为当今新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太阳能光热转换是利用太阳能最主要的方式。太阳能吸收涂层作为太阳能光热转换的重要部件,其光学性质直接决定了太阳能捕捉器的性能。为了高效利用太阳能,必须对入射在太阳能光热涂层表面的光线充分吸收,尽可能减少反射,以减少能量的损失。
目前常见的光吸收材料主要有炭黑、黑镍、黑铬、黑钴等材料。上述材料均具有良好的光吸收性能,但是由于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质,在制备光吸收涂层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利用炭黑制备光吸收涂层时,涂层与基体铝片之间的结合力较弱;而制备黑镍、黑铬、黑钴等材料涂层时,其主要制备方法为电化学法,这种方法耗能太大、成本较高,并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常见的光谱吸收涂层制备方法有高压静电喷涂、溶胶-凝胶法、电化学沉积法(电镀和阳极氧化等)、涂料涂覆法、脉冲激光法以及真空镀膜法(磁控溅射、真空蒸镀)。其中,溶胶凝胶法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但是存在着原材料昂贵,制备周期长且凝胶中微孔较多;涂料涂覆法操作简单、对实验要求低,但是由于在制备过程中引入了黏合剂,导致该方法制备的涂层不均匀,厚度大,且涂层容易老化不耐高温。因此,如采用恰当的技术研发出一种不仅膜基结合力强,而且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对环境友好、可大面积生产且在宽光谱范围内吸收性能良好的光吸收薄膜,将会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
针对上述问题,TiAlN材料因兼具有陶瓷材料高熔点、高硬度、耐腐蚀性、热稳定性好以及金属材料的良好的导热性,在光吸收涂层领域的中高温区域应用前景极为广泛。目前TiAlN光吸收涂层的制备方法主要为磁控溅射物理气相沉积,如文献“Wattoo AG,Xu C,Yang LJ,et al.Design,fabrication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spectrallyselective TiAlN/SiO2 tandem absorber.Solar Energy,2016,138:1-9.”采用了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了在Cu衬底上的TiAlN/SiO2的双层光吸收膜系,TiAlN作为主吸收层,而有均匀小孔分布的SiO2是膜系表面的减反射层,但是SiO2/TiAlN吸收涂层并不是所有波段都吸收率高,只是对特定的区间有高的吸收率,其他波段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文献“Barshilia HC,Selvakumar N,Rajam KS.Thermal stability of TiAlN/TiAlON/Si3N4tandem absorbers prepared by reactive direct current magnetronsputtering.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Technology A,2007,25(2):383-390.”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Cu衬底上制备了TiAlN/TiAlON/Si3N4双层光吸收薄膜,但是在温度为650℃的退火实验中,薄膜从Cu基底上脱落,界面结合力较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66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MSCNN水下图像去雾方法
- 下一篇:一种超薄反射感应光电传输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