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惯导系统的矿用自卸车的排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71837.1 | 申请日: | 202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95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峰;徐明;李德润;黄兴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海兰劳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1/68 | 分类号: | B60S1/68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寅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焦亚如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桥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系统 卸车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惯导系统的矿用自卸车的排石装置,涉及矿用自卸车领域,包括驱动轴、固定连接于驱动轴上的两个轮胎本体,所述轮胎本体的上方设置有挡板,两个轮胎本体之间设置有排石机构,所述排石机构的顶部与挡板连接,所述排石机构包括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排石杆、加强端头、旋转轴,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相互平行。该基于惯导系统的矿用自卸车的排石装置,通过在矿用自卸车后轴单侧的两轮胎之间设置排石杆,排石杆通过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铰接安装于轮胎本体顶部的挡板上,如果两轮胎间有大块碎石被夹住,在随轮胎一起转动的过程中会遇到排石器的阻拦而被掉落出两个轮胎本体之间,从而有效避免轮胎被石块划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用自卸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惯导系统的矿用自卸车的排石装置。
背景技术
矿用自卸车是露天矿山的主要运输设备,该设备有着载重高,运行工况恶劣的特点,通常都配备特种重型轮胎,这种轮胎需要特殊的材料和加工工艺制作完成,且批量较小,因此采购成本很高。
矿用自卸车整车在重载情况下,通常前后轴载荷分配为1:2,因此,前轴一般配备两条轮胎,左右各一条,后轴配备4条轮胎,左右各两条。后轴单侧的两条轮胎利用轮辋和隔圈固定,且两轮胎之间保有足够的间距,以保证轮胎在重载受到压缩时,不会发生干涉造成相互磨损。由于露天矿山采场路面时有大块碎石,矿用自卸车在采场运行时这些大块碎石很容易被夹在后轮的两轮胎之间。这些大块碎石随轮胎一起滚动,在与地面发生接触时很容易划伤轮胎侧壁,造成轮胎早期报废,并且碎石的转动很容易打伤周边零部件,给矿用自卸车的运行安全,运营成本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惯导系统的矿用自卸车的排石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惯导系统的矿用自卸车的排石装置,包括驱动轴、固定连接于驱动轴上的两个轮胎本体,所述轮胎本体的上方设置有挡板,两个轮胎本体之间设置有排石机构,所述排石机构的顶部与挡板连接,所述排石机构包括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排石杆、加强端头、旋转轴,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相互平行,且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均与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排石杆的一端设置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通过旋转轴与排石杆铰接,所述排石杆远离第一限位板的一端与加强端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排石杆为钢条,所述加强端头远离排石杆的一端的形状设置为弧形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与挡板相互焊接。
优选的,所述排石杆设置在驱动轴的侧面,且排石杆为竖直设置。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防止较小碎石卡在排石杆和轮胎本体之间的小碎石清理机构,小碎石清理机构包括升降套、第一永磁铁、第二永磁铁、升降块、固定座、顶板,所述升降套滑动配合于排石杆上,所述固定座设置于两个轮胎本体之间,且固定座的内侧与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内镶嵌有第一永磁铁,所述驱动轴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永磁铁,所述第二永磁铁的顶部与升降块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块的一侧与升降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永磁铁远离驱动轴一侧的磁极与第二永磁铁远离升降块一侧的磁极相同,所述顶板的形状与升降套相匹配,所述顶板固定连接于升降套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永磁铁和第二永磁铁的大小形状均相同,所述顶板的材料与排石杆的材料相同。
优选的,所述升降套的下方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一侧与排石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块的形状设置为三角形,且升降块的顶面倾斜设置。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惯导系统的矿用自卸车的排石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海兰劳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绍兴海兰劳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18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杂交回交青虾的培育方法
- 下一篇:双共焦反射式变倍扩束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