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无菌隔离系统的高效灭菌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74404.1 | 申请日: | 202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9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冯贻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吉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22 | 分类号: | A61L2/22;A61L2/26;A61L2/24;A61L101/22 |
代理公司: | 浙江亿创果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39 | 代理人: | 单拯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无菌 隔离 系统 高效 灭菌 设备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无菌隔离系统的高效灭菌设备及其使用方法,涉及杀菌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过氧化氢灭菌系统,用于对密闭空间进行灭菌,所述过氧化氢灭菌系统设置于舱体一的内部。通过加热风扇和加热管直接对灭菌舱内进行加热升温,然后通过除湿箱配合除湿风机对灭菌舱进行循环除湿,再由空气压缩泵和蠕动泵配合雾化喷头将过氧化氢溶液雾化至灭菌舱内,这三个工艺配合运用,解决原先技术中出现的干燥剂、过氧化氢灭菌剂消耗量大以及灭菌舱内易冷凝的问题,同时解决这些消耗量大后导致的一系列附带问题,又能达到灭菌浓度要求的的过氧化氢,灭菌效果一致,结构精简,符合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杀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无菌隔离系统的高效灭菌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无菌检查和无菌生产时必须在一个高水平的无菌环境下进行,目前用的比较多是汽化过氧化氢灭菌技术,该种方法是将过氧化氢溶液通过闪蒸汽化去除水分,将高浓度的的过氧化氢水气混合气加到隔离器内,使达到灭菌的效果,此种方法,过氧化氢消耗量大,由于过氧化氢溶液消耗量大,所需要除去的水分量也大,常规的干燥剂消耗量大,如果一天工作需要多次灭菌,就需要更换干燥剂,更换干燥剂的工作比较繁琐,粉体的干燥剂在更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破坏洁净室的环境,而且会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已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无菌隔离系统的高效灭菌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包括:
过氧化氢灭菌系统,用于对密闭空间进行灭菌,所述过氧化氢灭菌系统设置于舱体一的内部,所述过氧化氢灭菌系统包括加药喷雾系统、加热系统以及除湿系统;
所述加药喷雾系统包括溶液瓶、蠕动泵以及雾化喷头;
所述加热系统包括加热风扇以及加热管;
所述除湿系统包括除湿箱、冰盒以及除湿风机;
所述舱体一由灭菌舱以及分别设置于灭菌舱顶部和底部的顶舱和底舱组成;
所述顶舱的内部设置有进风风机且进风风机一端设有高效过滤器一;
所述底舱的内部设置有排风风机且排风风机一端设有高效过滤器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舱体一的一侧设置有除湿箱,所述加热风扇设置于灭菌舱内壁的一侧,所述灭菌舱内壁的一侧设置有雾化喷头,所述除湿风机设置于除湿箱的一侧,所述除湿箱的内部设置有冰盒,所述溶液瓶与蠕动泵相连通,所述蠕动泵以及空气压缩泵的输出端均与雾化喷头相连通,所述除湿箱的输入端以及除湿风机的输出端均与灭菌舱相连通,所述灭菌舱的内部依次设置有除湿进风口、进气口以及除湿出风口,所述除湿进风口通过管路与除湿箱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除湿出风口通过管路与除湿风机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除湿风机另外一端通过管路与除湿箱输出端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热风扇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所述舱体一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箱,所述除湿箱、溶液瓶以及蠕动泵均设置于控制箱的内部,所述溶液瓶的底部设置有称重传感器,用于对所述溶液瓶进行称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雾化喷头的内部设置有万向关节,所述雾化喷头通过万向关节安装于灭菌舱内壁的一侧,用于对所述雾化喷头的角度进行调节,所述万向关节的内部开设有用于连通管路的通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舱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顶舱的内部设置有底端延伸至底舱内部并与排风风机相连通的排风管,所述排风管的顶端延伸至顶舱的顶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灭菌舱的一侧铰接有密封侧门,所述灭菌舱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密封侧门的气缸,所述灭菌舱的一侧设置有感应互锁,用于所述密封侧门闭合时的锁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吉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吉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44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