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香冷溶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80416.5 | 申请日: | 202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25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魏新林;程利增;王元凤;魏康;彭斓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F3/18 | 分类号: | A23F3/18;A23F3/22;A23F3/26;A23F3/40;A23F3/4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顾艳哲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香冷溶 速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香冷溶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茶叶精深加工领域。该速溶茶制备方法依次为①茶叶超声辅助提取与香气馏分同步萃取;②离心与膜分离;③真空浓缩、低温静置及离心;④真空冷冻干燥;⑤香精精制及回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1)采用图1设计装置,可超声辅助提取茶叶内容物,并同步连续萃取茶叶香气馏分;2)采用离心、膜分离和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去除速溶茶不溶性杂质,保持其结构疏松多孔,保障其速溶冷溶特性;3)采用冷冻除冰与氮吹去乙醚,避免香精回添引起含水量增加及溶剂残留,保障速溶茶高香品质。本发明可克服速溶茶香气较淡、冷溶性差等问题,实现茶叶多元化、高值化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精深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香冷溶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速溶茶是以成品茶、半成品茶、茶副产品或茶鲜叶为原料,提取水溶性成分精制成即冲即溶的茶制品。它含有传统茶叶中能够进入茶汤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具有茶对人体的一切功效。速溶茶以其方便、健康的特点迎合现代饮料消费时尚,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饮品。
目前,速溶茶产品品质最大的问题是香气很淡或没有现泡茶的香气。一方面,茶叶中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存在于叶片细胞的液泡中,在浸提过程中它们大多数随水蒸汽挥发,常规的提取技术有效保留或捕捉到茶叶的香气风味物质。另一方面,茶叶香气物质沸点极低,在速溶茶加工过程,特别是喷雾干燥的高温作用、真空浓缩和真空冷冻干燥的抽真空作用,会导致茶叶中所含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大量损失,失去茶叶原有的香气,严重影响速溶茶风味品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茶叶经过真空浓缩和喷雾干燥等过程后,生产出的速溶茶粉香气强度只有现泡茶的10%-20%。现有技术中,如中国发明专利CN 112616966 A公开的浓香型速溶茶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中国发明专利CN 108713614 A公开的高香高茶氨酸碧螺春速溶茶的生产工艺,对茶叶浸提后,采用离心、膜浓缩、真空冷冻干燥等工艺制备速溶茶。这些技术发明制备的速溶茶,其香气成分浸提和真空冷冻干燥过程大量散失,无法得到浓香型速溶茶。又如中国发明专利CN 107348055 A公开的一种高香冷泡速溶茶及植物速溶饮品的加工技术,分别提取茶叶中的气味馏分和滋味水溶液,然后滋味水溶液离心、浓缩、喷雾干燥,再将气味馏分添加到滋味干燥粉中进行冷冻干燥。该技术发明对茶叶香气馏分和滋味成分分开提取,不仅工艺繁琐,而且在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速溶茶添加的气味馏分在真空状态极易挥发散失,并没有解决速溶茶香气较低的问题。
溶解性差是速溶茶品质的另一个重大问题。现有技术制备的速溶茶,冲泡后存在固体不溶物质,溶解性差。如中国发明专利CN 105145964 A公开的高香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石油醚和乙醇提取茶叶低极性香气成分和中高极性成分,然后对这两种成分调配制备高香速溶茶。该技术发明采用茶叶香气成分拼配以提高速溶茶香气,但是有机溶剂提取的速溶茶水溶性差,且存在较严重的石油醚残留。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工艺生产的速溶茶存在的香气较淡、冷溶性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高香冷溶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香冷溶速溶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茶叶超声辅助提取与香气馏分同步萃取:将茶叶粉碎,用超声辅助提取与香气馏分同步萃取装置提取茶粉,得提取液,并同步冷凝收集香气馏分,经乙醚萃取,得萃取液;
2)提取液离心、膜分离:提取液经离心,取上清液,再经微滤膜分离,得透过液;
3)真空浓缩、低温静置及离心:透过液真空浓缩,再依次经低温静置、离心分离后,得浓缩上清液;
4)真空冷冻干燥:浓缩上清液依次经低温冷冻、真空冻干后,得到速溶茶冻干粉;
5)茶香精精制及回添:将萃取液低温冷冻,除冰以去水分,之后氮吹去乙醚,得茶香精;再将茶香精回添在速溶茶冻干粉中,密封储藏,得到高香冷溶速溶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04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