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焊条制备方法、焊条制备装置及焊条制备装置的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82895.4 | 申请日: | 202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1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龙伟民;张雷;吴奇隆;纠永涛;李宇佳;王博;赵丹;孙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机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方中心 |
主分类号: | B23K35/40 | 分类号: | B23K35/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高燕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条 制备 方法 装置 使用方法 | ||
1.一种焊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钎剂粉与钎料粉混合均匀以形成待挤压混合粉;
将所述待挤压混合粉通过挤压,以形成钎焊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钎剂与所述钎料粉的质量比的范围为1:9~3: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钎料粉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Cu:40%~64%、Zn:32.2%~58.8%、Sn:1%~3%、Ni:0.2%~0.8%;或者
所述钎料粉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Cu:32%~40%、Zn:25%~33%、Ag:43%~23%。
4.一种焊条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条制备装置包括:冲压机构、输送机构以及成型模具;其中,所述冲压机构以及所述输送机构均设置于所述成型模具的上方;
所述成型模具形成有弯折状的且贯穿所述成型模具的两端的成型腔,所述输送机构用于向所述成型模具的成型腔内输送待挤压混合粉,所述冲压机构用于对置于所述成型腔内的所述待挤压混合粉挤压,以形成焊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焊条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腔包括顺次相连通的第一成型腔、第二成型腔以及第三成型腔,所述第一成型腔沿着所述冲压机构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成型腔以及所述第三成型腔均沿着垂直于所述冲压机构的高度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焊条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成型模具、第二成型模具以及第三成型模具;其中,所述第三成型模具形成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成型模具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第一成型模具形成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一成型腔;
所述第一成型模具的侧壁还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成型腔以及外部的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成型模具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第二成型模具还形成有沿所述第二安装腔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二成型腔;
所述第三成型模具的侧壁还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二成型腔以及所述第三成型模具外部的所述第三成型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焊条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腔、所述第二成型腔以及所述第三成型腔的横截面尺寸顺次减小;或者
所述第二成型腔以及所述第三成型腔的横截面尺寸均小于所述第一成型腔的横截面尺寸,且所述第二成型腔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三成型腔的横截面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焊条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腔包括顺次相连通的第一成型腔、第二成型腔以及第三成型腔,其中所述第一成型腔与所述第二成型腔沿着垂直于所述冲压机构的高度方向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成型腔分别与所述第一成型腔以及所述第三成型腔形成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焊条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具的侧部设置有与所述成型模具的端面相平齐的封堵构件;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支撑构件、储料构件、第一传动构件、第二传动构件以及弹性构件;其中,所述储料构件与所述支撑构件通过所述弹性构件相连接,且所述弹性构件沿着垂直于所述冲压机构的高度方向设置;
所述第一传动构件与所述冲压机构的冲压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构件能够跟随所述冲压构件沿着所述冲压机构的高度方向往复运动;
所述第二传动构件与所述储料构件相连接,且所述第二传动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构件沿着与所述冲压机构的高度方向形成锐角的方向滑动连接。
10.一种焊条制备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9所述焊条制备装置,所述焊条制备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混合好的所述待挤压混合粉置于所述输送机构的储料构件内;
启动冲压机构,当所述冲压构件带动所述第一传动构件沿着所述冲压机构的高度方向向上运动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储料构件的出口端位于所述成型腔的上方,从而将所述待挤压混合粉加入所述成型腔内;
所述冲压构件带动所述第一传动构件沿着所述冲压机构的高度方向向下运动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冲压机构的冲压构件对置于所述成型腔内的物料冲压以形成焊条,且,所述储料构件的出口端被所述封堵构件所封堵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机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方中心,未经中机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方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289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