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程数字X射线成像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03925.5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2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高鹏飞;黄翌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奕瑞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04 | 分类号: | G01N2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程 数字 射线 成像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远程数字X射线成像系统。其中,X射线发射设备包括X射线源、第一无线收发器及第一移动装置;X射线源与第一无线收发器连接,用于发射X射线;第一无线收发器用于数据传输;第一移动装置与X射线源、第一无线收发器固定,用于运载X射线源及第一无线收发器;X射线接收设备包括X射线探测器、第二无线收发器及第二移动装置;X射线探测器与第二无线收发器连接,基于接收到的X射线形成图像;第二无线收发器用于数据传输;第二移动装置与X射线探测器、第二无线收发器固定,用于运载X射线探测器及第二无线收发器;控制设备控制X射线发射设备及X射线接收设备,并进行数据交互。本发明在无损检测领域效率高、能够自动化作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损检测成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远程数字X射线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X射线照射到扫描物体时,如其内部存在密度或厚度的差异,透过物体后的强度会发生变化,当使用X光探测器接收时,可以通过检测X光的强度来判断扫描物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及缺陷位置和缺陷大小。正是由于X射线这一性质,被广泛应用于无损检测领域。
一般情况下,X射线成像系统由电源供电系统、高压发生器、射线球管、探测器、机架、计算机、软件系统等组成。由于系统复杂、组成部件多、占地面积大等,通常数字X射线成像系统都会固定在一个地点,将待检测部件放到指定位置进行检测。但在某些需要在室外进行X射线检测的应用,如户外施工,户外应急救援,锅炉、管道、桥梁、输电高压线缆及其接头、高空化工设备、航空航天设备等质量监测、检查,由于被检测物不能移动,需要便携式的X射线成像系统。基于室外无损检测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便携式射线源和探测器用于室外的工业检测,但只能适用于简单的地上的、人工可操作的场景。将射线源和探测器摆放在待检测物对应位置的两侧;为减少X射线的辐射,在搭设好环境后会离开X射线辐射区域,在远处控制射线源曝光,进而获取探测器端的X光图像。如果需要换一个位置拍摄,则需要重复上一过程。如完成拍摄,需要去被测的地方拿走检测设备。对于类似简单的环境,该方案虽能实现功能,但操作复杂,效率低,无法长时间连续作业,且对工作环境有较高要求,如工作的环境温度、地形条件等。
现有状态,一般仅会拍下X光图像,不能同时拍下外表图像,后续无法有效对照;人工搭设拍摄环境,在去现场的途中或搭设环境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对于需要定期检测的项目,人工处理时,需要每次都重新搭设环境,重复劳动;对于固定的检测对象,如较长的管道,需要不断的挪动位置拍摄,耗费人力,不能实现自动化作业;不能有效解决架设在空中的、水下的及陆地上的人工难以到达的环境下的扫描物的X射线检测问题。
因此如何提高检测效率,实现自动化作业已经成为本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程数字X射线成像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效率低、不能实现自动化作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远程数字X射线成像系统,包括:X射线发射设备、X射线接收设备及控制设备;
所述X射线发射设备至少包括X射线源、第一无线收发器及第一移动装置;所述X射线源与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器连接,用于发射X射线;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器用于数据传输;所述第一移动装置与所述X射线源、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器固定,用于运载所述X射线源及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器;
所述X射线接收设备至少包括X射线探测器、第二无线收发器及第二移动装置;所述X射线探测器与所述第二无线收发器连接,基于接收到的X射线形成图像;所述第二无线收发器用于数据传输;所述第二移动装置与所述X射线探测器、所述第二无线收发器固定,用于运载所述X射线探测器及所述第二无线收发器;
所述控制设备控制所述X射线发射设备及所述X射线接收设备,并进行数据交互。
优选地,所述X射线发射设备还包括第一传感器模块;所述第一传感器模块与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器连接,用于获取图像及距离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奕瑞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奕瑞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039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