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04141.4 | 申请日: | 202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93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烁;姚嘉胤;袁猛;董伟;丁雪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6F1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彭星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1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垃圾 填埋堆置点 评估 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 ||
1.一种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待评估填埋堆置点中垃圾的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区分所述垃圾中的建筑垃圾和非建筑垃圾;
根据所述建筑垃圾对应的污染特征,确定所述建筑垃圾的评估参数,并根据所述评估参数,计算所述建筑垃圾的第一污染强度值;所述评估参数包括存量垃圾参数、渗滤液参数、污染土参数和填埋气参数;所述污染特征包括所述建筑垃圾中可生物降解有机质、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含量;
综合所述建筑垃圾的第一污染强度值以及所述非建筑垃圾的第二污染强度值,得到所述待评估填埋堆置点的污染强度综合值;所述污染强度综合值表征所述待评估填埋堆置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垃圾的污染情况和总体的污染情况;
根据所述待评估填埋堆置点的污染强度综合值满足的评估条件,确定所述待评估填埋堆置点的评估结果,并根据所述评估结果制定所述待评估填埋堆置点的治理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建筑垃圾对应的污染特征,确定所述建筑垃圾的评估参数,并根据所述评估参数,计算所述建筑垃圾的第一污染强度值,包括:
根据所述建筑垃圾中可生物降解有机质、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含量,确定所述建筑垃圾对应的评估参数为存量垃圾参数、渗滤液参数、污染土参数和填埋气参数;
根据所述建筑垃圾的存量垃圾参数数值、渗滤液参数数值、污染土参数数值和填埋气参数数值,计算得到所述建筑垃圾的第一污染强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方式得到所述根据所述建筑垃圾的存量垃圾参数数值、渗滤液参数数值、污染土参数数值和填埋气参数数值:
根据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在多个地理环境参数下分别对应的参数获取方案,获取所述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多个地理环境参数;
根据所述多个地理环境参数,计算得到所述建筑垃圾的存量垃圾参数数值、渗滤液参数数值、污染土参数数值和填埋气参数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地理环境参数,计算得到所述建筑垃圾的存量垃圾参数数值、渗滤液参数数值、污染土参数数值和填埋气参数数值,包括:
通过分析所述多个地理环境参数,确定所述建筑垃圾各个评估参数对应的污染因子;
根据所述建筑垃圾各个评估参数对应的污染因子,计算得到所述建筑垃圾的存量垃圾参数数值、渗滤液参数数值、污染土参数数值和填埋气参数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建筑垃圾各个评估参数对应的污染因子,计算得到所述建筑垃圾的存量垃圾参数数值、渗滤液参数数值、污染土参数数值和填埋气参数数值包括:
对比分析所述建筑垃圾各个评估参数对应的污染因子,得到各个所述污染因子之间的差值;
若所述污染因子之间的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根据所述建筑垃圾各个评估参数对应的污染因子,计算得到所述建筑垃圾的存量垃圾参数数值、渗滤液参数数值、污染土参数数值和填埋气参数数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强度综合值表征待评估填埋堆置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垃圾的污染情况和总体的污染情况;所述治理方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封场、原位污染治理、污染完全清除;
所述根据所述待评估填埋堆置点的污染强度综合值满足的评估条件,确定所述待评估填埋堆置点的评估结果,并根据所述评估结果制定所述待评估填埋堆置点的治理方案,包括:
根据待评估填埋堆置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垃圾的污染情况满足的评估条件,确定所述待评估填埋堆置点的评估结果,并根据所述评估结果制定所述待评估填埋堆置点的治理方案;
或者,根据待评估填埋堆置点总体的污染情况满足的评估条件,确定所述待评估填埋堆置点的评估结果,并根据所述评估结果制定所述待评估填埋堆置点的治理方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获取方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现场调研、测绘、水文地质勘察、钻孔采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0414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