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龙虾养殖尾水生态净化系统及运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06042.X | 申请日: | 202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56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许明;沈晓笑;马吴成;李川;金光球;韩士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G22/22;A01G22/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曹翠珍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龙虾 养殖 水生 净化系统 运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龙虾养殖尾水生态净化系统及运行方法,该系统包括灌溉排水系统(1)、水位调节系统(2)、水质监测系统(3)、龙虾养殖系统(4)和稻田种植系统(5)。灌溉排水系统(1)将水源输送至龙虾养殖系统(4),水质监测系统(3)对养殖单元水质进行检测,水位调节系统(2)根据各养殖单元污染物阈值进行水位调节及水量调度,污染物浓度超标则进入稻田种植系统(5)进行尾水生态处理,最终实现水产养殖水循环。本发明构建了“虾—稻—鱼”三位一体的生态养殖净化体系,形成了“水质—水量—水循环”的科学、智能、精准调控系统,解决了水产养殖尾水不达标排放、养殖产量低、质量差、饵料投加量高、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绿色生态、水体净化及循环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龙虾养殖尾水生态净化系统及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水产养殖产业的迅猛发展,龙虾在多数地区已开展人工养殖的研究。传统龙虾养殖对淡水水质需求很高,且尾水污染物浓度极高,容易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必须采用先进、科学、智能的养殖水体处理及循环养殖方法,解决现状水产养殖废水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申请号201610665614.0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一种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共作生态养殖场区的建设、种虾投放、成虾捕捞、水稻种植实现稻虾共作。该方法仅仅提供了稻虾共作的模式,并未从用水、养殖、种植、水循环的角度进行论证,不符合养殖产业现行的标准。未有对根据水质进行养殖密度调控,更未有水量合理调配。
申请号201310173237.5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稻虾共作生态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自然界生物循环系统,动植物之间的互补作用的生态养殖技术体系。该方法只是着重于水产养殖及水稻种植,并未对水体流动性及污染物缓冲性进行阐述,无法做到绿色生态与循环养殖。未有对根据水质进行养殖密度调控,更未有水量合理调配。
申请号201510722423.9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一种提高稻虾共作模式下土地利用率的方法》,通过在环形沟内种植水生植物以及田间轮作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该方法仅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并未解决水产养殖水体污染、龙虾产量低、质量差等问题。未有对根据水质进行养殖密度调控,更未有水量合理调配。
发明内容
针对龙虾养殖尾水污染严重、龙虾养殖水质调控困难、水量不均匀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龙虾养殖尾水生态净化系统及运行方法。以灌溉排水系统—龙虾养殖系统—水位调节系统—水质监测系统—稻田种植系统为主体,强化养殖种植内循环,优化供水排水外循环,构建养殖、种植、处理一体化模式,实现水产养殖高质高效高产,探索多种农业模式并存可行性。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龙虾养殖尾水生态净化系统,包括了灌溉排水系统、水位调节系统、水质监测系统、龙虾养殖系统和稻田种植系统;其中,灌溉排水系统连接至龙虾养殖系统、龙虾养殖系统的出口同时连接至稻田种植系统和灌溉排水系统,水位调节系统与水质监测系统连接至龙虾养殖系统;稻田种植系统出口连接龙虾养殖系统。
所述的灌溉排水系统包括进水渠、进水泵、压力管、排水泵、压力管、排水渠;
水位调节系统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控制堰和一个以上的水位计;控制堰的高度依据水质监测系统的反馈信号上下调节;
水质监测系统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水质监测仪;
控制堰、水质监测仪的数量与养殖单元的数量匹配;
龙虾养殖系统包括不同密度的养殖单元以及鱼类养殖单元;
稻田种植系统包括进水口、畦沟、种植单元;
稻田种植单元高于龙虾养殖系统(4)平面30~5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060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舞台声光交互系统
- 下一篇:一种铜铝复合极柱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