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靶向冲击波治疗导管及治疗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10077.0 | 申请日: | 202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33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唐熠达;闫永岗;王秀枫;奚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佳沐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靶向 冲击波 治疗 导管 系统 | ||
1.一种靶向冲击波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管(1),所述内管(1)的远端部分设置有射线可探测的显影环(2);
外管(6),所述外管(6)的远端部分设置有球囊(3);
所述内管(1)和外管(6)同轴套置设置,所述内管(1)设置在所述外管(6)的腔体内部,所述显影环(2)设置在所述球囊(3)覆盖的范围内;
还包括套管(5);所述套管(5)套置在所述内管(1)和所述外管(6)之间,所述套管(5)相对于所述内管(1)和外管(6)在轴向上具有滑动的自由度,在绕轴向上具有转动的自由度;
所述靶向冲击波治疗导管还包括第一连接座(9),所述第一连接座(9)设置在所述外管(6)的近端,所述第一连接座(9)通过一段外波纹管(7)与所述外管(6)的近端连接;还包括第二连接座(13),所述第二连接座(13)设置在所述内管(1)的近端,所述第二连接座(13)通过一段内波纹管(8)与所述内管(1)的近端连接,还包括第三连接座(11),所述第三连接座(11)设置在所述套管(5)的近端,与所述套管(5)的近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座(11)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座(9)和第二连接座(13)的中间;
所述靶向冲击波治疗导管还包括第一调节螺母(10),所述第一调节螺母(10)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座(11)上,与所述第三连接座(11)实现可转动的固定连接;还包括第二调节螺母(12),所述第二调节螺母(12)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座(13)上,与所述第二连接座(13)实现可转动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螺母(10)远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连接座(9)的近端设置有与之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二调节螺母(12)远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三连接座(11)的近端设置与之配合的外螺纹;
所述第三连接座(11)和第二连接座(13)的连接处设置有内外圆锥头配合结构;所述第一连接座(9)和第三连接座(11)和连接处设置有内外圆锥配合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冲击波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3)为药物球囊,所述球囊(3)表面的药物涂层由活性药物和强赋性剂组成,所述活性药物为雷帕霉素、紫杉醇、西罗莫司、依维莫司、他克莫司等的一种或多种。
3.一种靶向冲击波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靶向冲击波治疗导管,还包括若干组冲击波发生元件(4),所述冲击波发生元件(4)设置在所述球囊(3)的覆盖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靶向冲击波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波发生元件(4)设置在所述内管(1)的远端,所述套管(5)在远端设置有冲击波释放口,所述冲击波释放口的数量与所述冲击波发生元件(4)的数量相同,所述冲击波释放口在所述套管(5)的远端交错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靶向冲击波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波发生元件(4)设置在所述套管(5)的远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靶向冲击波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波发生元件(4)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以及非导电间隙(43);所述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之间的轴向间隙中设置有非导电间隙(4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靶向冲击波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波发生元件(4)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以及非导电间隙(43);所述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径向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之间夹持设置有基底,所述第一电极(41)中间填充设置有非导电间隙(4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佳沐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佳沐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007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