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信息融合的车辆空气循环控制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12812.1 | 申请日: | 202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08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古瑞琴;李威;田勇;高相臣;邓家辉;王瑞铭;王向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炜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德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8 | 代理人: | 武亚楠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信息 融合 车辆 空气 循环 控制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车辆空气循环控制方法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识别目标车辆的行驶趋势是否为即将进入特定场景,若是,则将空气质量传感器的报警阈值由原阈值调整为与特定场景对应的特定阈值;判断所述目标车辆是否处于特定场景,若是,则基于所述特定阈值触发关闭车辆空气外循环及开启车辆空气内循环。本发明使用多种信息综合判断目标车辆所处的特定场景,基于目标车辆与特定场景(或污染源)所处的时空关系,与AQS进行信息融合提高AQS判断污染水平的预见性,改变触发关闭车辆空气外循环的时机以及触发开启车辆空气外循环的时机,从而保证车辆空气循环控制的时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空气循环控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车辆空气循环控制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车厢内的空气质量关系着司乘的身体健康,而空气内外循环切换的目的是防止外部污染进入车厢,比如,当堵车时,外部空气中有大量尾气,包含CO,HC,NH3,NO2等有害气体,此时需要探测其存在,关闭气门,切到内循环。
AQS(空气质量系统)通常使用气体传感器(近年来添加了颗粒物、温湿度)检测车外空气质量,当检测到车内污染气体浓度绝对值到某个阈值或变化率到某个阈值,或检测道车外污染气体浓度绝对值到某个阈值或变化率到某个阈值,或对比车内与车外之间的污染气体浓度差值,触发空气内外循环切换动作。
但是,现有空气内外循环切换控制方法是在检测到污染气体再关气门,此时,已经有污染气体进入车厢,特别是考虑到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并且要达到阈值,因此,现有空气内外循环切换控制方法缺乏预见性。
另外,气体传感器自身的局限性(例如,传感器基线的漂移)造成绝对测量不准确,测量不准确会引起传感器的响应/恢复时间不准确,而传感器的响应/恢复时间造成决策的延迟。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车辆空气循环控制方法及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车辆空气循环控制方法,所述车辆空气循环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识别目标车辆的行驶趋势是否为即将进入特定场景,若是,则将空气质量传感器的报警阈值由原阈值调整为与特定场景对应的特定阈值;
判断所述目标车辆是否处于特定场景,若是,则基于所述特定阈值触发关闭车辆空气外循环及开启车辆空气内循环。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车辆空气循环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基于信息融合的车辆空气循环控制程序,所述基于信息融合的车辆空气循环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基于信息融合的车辆空气循环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体的说:
1)本发明使用多种信息综合判断目标车辆所处的特定场景,基于目标车辆与特定场景(或污染源)所处的时空关系,与AQS进行信息融合提高AQS判断污染水平的预见性,改变触发关闭车辆空气外循环的时机以及触发开启车辆空气外循环的时机,从而保证车辆空气循环控制的时效性;
2)对于靠近污染物情况,降低判断阈值,即通过信息判断,知道车辆即将靠近污染源,当AQS 有较小信号时,就有把握判断车辆进入污染源,关闭外循环;
对于脱离污染物情况,提高判断阈值,即通过信息判断,知道车辆即将脱离污染源当AQS信号还未完全恢复到干净空气的水平时,就有把握判断车辆已脱离污染源,从而开启外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炜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炜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28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表抗扰度试验的半电波暗室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