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轮边电机驱动控制试验台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13313.4 | 申请日: | 202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4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汪永嘉;屈永慧;温存曦;徐严;黄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5 | 代理人: | 李茂松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电机 驱动 控制 试验台 | ||
本发明提供汽车轮边电机驱动控制试验台,属于轮边电机测试技术领域,该汽车轮边电机驱动控制试验台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内底壁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固定柱的内部开设有滑槽,固定柱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位于固定柱上方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本发明通过支撑柱可以在滑槽内压缩第二弹簧相下移动,可以使支撑柱、固定柱、和第二弹簧形成一个小减震结构,而且该小减震结构再通过和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弹簧又可以形成一个大减震结构,该大减震结构可以进一步过滤掉试验台架产生的振动,使该减震结构可以过滤掉因电机驱动而产生的振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轮边电机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轮边电机驱动控制试验台。
背景技术
轮边电机是用在电动汽车上作为动力驱动的设备,就是将轮边电机安装在车轮上以单独驱动该车轮。因轮边电机具有静音效果好、以及制动能力强等特点而广受重视。每一台轮边电机在投入到汽车使用之前,轮边电机都要经过轮边电机驱动控制试验台进行相关数据的测试,已检测是否达到合格的使用标准。但是目前一般的驱动控制试验台不具有模拟电机在行驶过程中的动态负载,导致其对轮边电机测试不全面,降低了检测精准性,还有轮边电机在驱动控制试验台上进行驱动测试时会产生一定的振动,但是由于较多的试验台自身不具有减震过滤结构,这样长期的振动会对试验台上一些精密的测试仪器造成一定损伤,进而会将降低试验台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轮边电机驱动控制试验台,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具有模拟电机在行驶过程中的动态负载和不具有减震过滤结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汽车轮边电机驱动控制试验台,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底壁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柱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位于固定柱上方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试验台架,所述试验台架的上方设置有磁粉制动器,所述磁粉制动器的输入端设置有弹性联轴器,所述弹性联轴器的输入端设置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设置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输入端设置有扭矩传感器,所述扭矩传感器的输入端设置有联轴法兰,所述联轴法兰的输入端设置有轮边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板的下表面,且固定柱位于第一弹簧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位于滑槽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滑槽的内底壁。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六个支撑腿,六个所述支撑腿呈矩形阵列。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六个减震伸缩杆,所述减震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试验台架的底部,所述减震伸缩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阻尼橡胶块,所述阻尼橡胶块的顶部固定连接于试验台架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试验台架的外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弹性布层,所述弹性布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试验台架的外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试验台架上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数据处理器。
进一步的,所述试验台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的顶部固定安装于磁粉制动器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的顶部固定安装于减速器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试验台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架,所述第三固定架的顶部固定安装于扭矩传感器的外表面,所述第三固定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架,所述第四固定架的顶部固定卡接于轮边电机的外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33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