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过硫试剂在合成不对称过硫化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16712.6 | 申请日: | 202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0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辉;田青强;王丽丽;张翅鹰;吴瑕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319/12 | 分类号: | C07C319/12;C07C323/22;C07C319/24;C07D333/18;C07C319/22;C07C321/20;C07C321/04;C07C323/16;C07C323/07;C07C321/08;C07D261/08 |
代理公司: | 合肥昊晟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3 | 代理人: | 王林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试剂 合成 不对称 硫化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过硫试剂在合成不对称过硫化物中的应用,该类新型过硫试剂容易合成,反应条件温和,实用性强,本发明采用过硫试剂与(伪)卤代烷烃进行亲核取代,可用于合成多种不对称过硫化物,实用性强,底物适用范围广,适合工业化生产,解决了现有过硫化物的合成中不良的同偶联副产物、官能团耐受性差和硫醇前体的过度氧化,以及底物适用范围窄,硫醇的难闻气味和高毒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过硫试剂在合成不对称过硫化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过硫化物,也称为二硫化物,代表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医药,农药及高分子材料中是许多药物分子的核心药效基团。S-S键具有异常灵活的特性:键长在1.8和之间变化,键角在90到180度之间,二面角在0到180度之间,这使得过硫化物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在生物学中,S-S键在多种生化过程的调节以及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的稳定中发挥着多重作用(Góngora-Benítez,M.,Tulla-Puche,J.,Albericio,F.Chem.Rev.2014:114:901.)。除了蛋白质二硫化物外,还发现了许多含有二硫化物部分的有效生物活性天然产物和药物,如罗米地辛(Yao,Y.,Tu,Z.,Liao,C.,Wang,Z.,Li,S.,Yao,H.,Jiang,S.J.Med.Chem.2015:58:7672.)、胶质毒素(Scharf,D.H.,Remme,N.,Habel,A.,Chankhamjon,P.,Scherlach,K.,Heinekamp,T.,Hortschansky,P.,Brakhage,A.A.,Hertweck,C.A.J.Am.Chem.Soc.2011:133:12322.)和双硫仑(Caldarelli,S.A.,Hamel,M.,Jean-Frédéric D.,Ouattara,M.,Calas,M.,Maynadier,M.,Wein,S.,Périgaud,C.,Pellet,A.,Vial,H.J.J.Med.Chem.2012:55:4619.),这些化合物的活性主要取决于二硫化物交换过程。此外,二硫化物还可作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中的连接物,通过与癌细胞上高度表达的抗原结合,将药物选择性地递送至肿瘤(Krall,N.,Cruz,F.P.,Boutureira,O.,Bernardes,G.J.Nat.Chem.2016:8:103.)。
通常,过硫化物的合成需要两种硫醇前体,例如通过硫醇的氧化,亲核取代反应和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然而,这些方法具有一些共同的缺点,例如不良的同偶联副产物、官能团耐受性差和硫醇前体的过度氧化,以及底物适用范围窄,硫醇的难闻气味和高毒性。预官能化二硫试剂(RSS-LG)的开发已成为一种传递不对称二硫烷的新方法,并且已经报道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然而,这些试剂主要适用于苯基硼酸、醇、胺、硫醇和其他亲核试剂的二硫化反应。并且这些试剂的制备总是需要多个步骤和相对苛刻的条件。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过硫化物的合成中不良的同偶联副产物、官能团耐受性差和硫醇前体的过度氧化,以及底物适用范围窄,硫醇的难闻气味和高毒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过硫试剂在合成不对称过硫化物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过硫试剂在合成不对称过硫化物中的应用,采用新型过硫试剂与伪卤代烃进行亲核取代,合成不对称过硫化物。
这种不对称过硫化物的合成路线为:
其中:R和R1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仲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苯基、苄基、吡啶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67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