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MA丝及螺旋摩擦副的空间轴系变预载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20337.2 | 申请日: | 2021-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31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勇;张宇航;蒋俊;张强;张激扬;周元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H57/00 | 分类号: | F16H57/00;F16H57/0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ma 螺旋 摩擦 空间 轴系变预载 机构 | ||
1.一种基于SMA丝及螺旋摩擦副的空间轴系变预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角接触球轴承(1)、SMA丝(2)、螺旋转子环(3)、螺旋静子环(4)、推力滚针轴承(5)、轴承座(6)、轴承内环端盖(7)、轴承外环端盖(8)、衬套(9)、波纹弹簧片(10);
所述角接触球轴承(1)为1对,背靠背安装;其内环部分是转动部件,与轴承内环端盖(7)伸出的轴肩段配合,两个角接触球轴承(1)的内环之间设有衬套(9),形成传力回路;外环部分是静止部件,支撑在轴承座(6)上;
所述螺旋转子环(3)、螺旋静子环(4)以及推力滚针轴承(5)放置在两个角接触球轴承(1)的外环之间;
所述SMA丝(2)两端分别连接在螺旋转子环(3)和螺旋静子环(4)的外表面,用于驱动螺旋转子环(3)旋转;
所述波纹弹簧片(10)放置在角接触球轴承(1)外环端面和轴承外环端盖(8)之间,用于压紧角接触球轴承(1)外环;
机构装配时,通过拧紧轴承内环端盖(7)间的连接螺钉,对角接触球轴承(1)内环施加轴向载荷,载荷经由滚动体传递到角接触球轴承(1)外环上,使得轴承游隙被消除;机构变载时,对SMA丝(2)通电加热,使其受热发生相变而收缩,驱动螺旋转子环(3)旋转,使得螺旋转子环(3)和螺旋静子环(4)配合后的整体轴向长度发生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MA丝及螺旋摩擦副的空间轴系变预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1对角接触球轴承(1)的外环与轴承座(6)为小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MA丝及螺旋摩擦副的空间轴系变预载机构,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所述SMA丝(2)的加热电流以及加热时间来控制其相变发生的程度,使得螺旋转子环(3)转动不同的角度,从而实现不同的多相变预载效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MA丝及螺旋摩擦副的空间轴系变预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转子环(3)和螺旋静子环(4)均为类环形结构,一侧轴向端面为螺旋面,另一侧轴向端面为平面,二者的螺旋面相互配合,并利用摩擦自锁特性保持整体轴向长度不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MA丝及螺旋摩擦副的空间轴系变预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转子环(3)和螺旋静子环(4)上设有SMA丝(2)安装槽,SMA丝(2)通电收缩时产生的驱动力通过安装槽端面施加给螺旋转子环(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MA丝及螺旋摩擦副的空间轴系变预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转子环(3)在SMA丝(2)提供的周向驱动力的作用下,克服摩擦阻力发生转动,使得螺旋转子环(3)和螺旋静子环(4)配合后的整体轴向长度发生改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MA丝及螺旋摩擦副的空间轴系变预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6)上开有方孔,用于引出SMA丝(2)的供电导线以及机构复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MA丝及螺旋摩擦副的空间轴系变预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环端盖(7)连接伺服电机,进而带动角接触球轴承(1)内环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MA丝及螺旋摩擦副的空间轴系变预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转子环(3)和螺旋静子环(4)上设有复位螺纹孔;需要机构复位时,长螺钉经轴承座(6)上的方孔拧入复位螺纹孔,反向旋动螺旋转子环(3),使得角接触球轴承(1)外环被顶紧,轴承的预载荷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033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