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架的侧梁、转向架、轨道车辆和侧梁的成型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29784.4 | 申请日: | 202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2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谢金路;张联合;肖鹏;王晓明;付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5/52 | 分类号: | B61F5/52;B29C33/76;B29C70/6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带娣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架 轨道 车辆 成型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转向架的侧梁、转向架、轨道车辆和侧梁的成型工艺,所述侧梁包括中部梁体和位于所述中部梁体两端的端部梁体,所述中部梁体用于连接转向架的横梁,所述中部梁体和端部梁体由纤维复合材料一体制成,所述中部梁体内侧相对相邻所述端部梁体的内侧向内突出,形成一级台阶部,所述中部梁体内侧的中部相对所述一级台阶部向外突出形成二级台阶部,所述一级台阶部对应于和横梁连接的位置,所述二级台阶部的顶部用于支撑偏心设置的空簧。本方案中的侧梁内侧做了两级台阶设置,一级台阶部增加侧梁对应位置的厚度,以增强和横梁连接位置的强度,二级台阶部进一步内凸以提供足够的支撑面积以辅助支撑偏心设置的空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向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向架的侧梁、转向架、轨道车辆和侧梁的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车辆减重是节约运行能耗的一种有效方式,目前在保证车辆安全性能的前提下,钢构架侧梁很难再通过结构优化进行减重,此时材料的更换是突破该技术瓶颈的一种有效手段,但仅仅进行材料更换显然无法满足车辆的行车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架的侧梁,所述侧梁包括中部梁体和位于所述中部梁体两端的端部梁体,所述中部梁体用于连接转向架的横梁,所述中部梁体和端部梁体由纤维复合材料一体制成,所述中部梁体内侧相对相邻所述端部梁体的内侧向内突出,形成一级台阶部,所述中部梁体内侧的中部相对所述一级台阶部向外突出形成二级台阶部,所述一级台阶部对应于和横梁连接的位置,所述二级台阶部的顶部用于支撑偏心设置的空簧。
可选地,所述一级台阶部和相邻端部梁体的内侧之间,以及所述一级台阶部和所述二级台阶部之间,均平滑过渡。
可选地,所述中部梁体中部的顶部设有通气接口,用于连通空簧和所述中部梁体的内腔,所述通气接口相对所述中部梁体的纵向中线偏心设置。
可选地,所述中部梁体内侧的上、下边缘为大圆角,所述端部梁体的内侧的上、下边缘为小圆角,所述大圆角和所述小圆角之间平滑过渡;所述端部梁体的内侧设有安装制动夹钳安装座的第一安装接口。
可选地,所述中部梁体设有横梁连接孔,所述中部梁体的内腔壁设有突出的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围绕所述横梁连接孔设置。
可选地,所述端部梁体设有安装制动夹钳安装座的第一安装接口,所述端部梁体的内腔壁设有突出的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二加强部包裹所述第一安装接口。
可选地,所述中部梁体的两端斜向上延伸再大致水平延伸形成所述端部梁体。
可选地,所述端部梁体的端部包括开口朝下的圆筒结构,底部开口形成用于安装一系悬挂第二安装接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侧梁的成型工艺,用于成型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架的侧梁,包括下述步骤:
预备芯模,芯模内侧形成与所述一级台阶部、二级台阶部对应的第一芯模台阶部、第二芯模台阶部;
在所述芯模上铺设纤维预浸料,形成内芯;
沿长度方向切割内芯,以取出芯模;
将切割开的内芯重新拼合后,在芯模上铺设和/或编织干丝纤维;
在压力和/或真空作用下,注入树脂固化干丝纤维;
形成侧梁。
可选地,所述芯模的外表面对应于横梁连接的位置、制动夹钳安装座连接的位置,设有凹坑,铺设纤维预浸料前,在所述凹坑内铺设加强层或加强块,形成对应的加强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97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