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纤维织物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33377.0 | 申请日: | 202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7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智敏;陈阿斌;鲁传旺;乔红豹;李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92 | 分类号: | D01F6/92;D01F1/07;D06M11/71;D06M13/342;D06M13/41;D06B3/18;D06B15/02;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邦滋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5 | 代理人: | 王天马 |
地址: | 362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纤维 织物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阻燃纤维织物的生产工艺,依次包括阻燃剂的制备、阻燃母粒的制备和纤维织物的制备。本发明根据聚磷酸铵和无水对氨基苯磺酸的离子交换生产一种新型的阻燃剂,采用物理共混的方式加入到聚酯切片中,并加工制成纤维织物;在高温燃烧状态下,阻燃剂中聚磷酸铵热解脱水及脱氨气,并生成聚磷酸,降解释放的不可燃物,起到冷却和稀释的效果;燃烧后,阻燃剂分子结构中的笨环为网状交联结构提供支点,从而能够快速生产一个紧密且能抵抗高温热的稳定的碳层,起到阻燃的功能,且而有效抑制纤维织物与外界热量及可燃物的接触,减轻纤维织物的燃烧进程,并且能够抑制熔融滴落现象,减轻火势,阻燃效果十分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织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阻燃纤维织物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涤纶是聚酯纤维的商品名,它是以精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制得的成纤高聚物,再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织物。涤纶纤维弹性好、化学性质稳定、耐磨耐腐蚀、易洗快干,同时具有丝的光泽、优良的断裂强度及耐光耐热等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制作、建筑内饰、交通工具内装饰等工业中。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涤纶纺织品的需求不再仅限于耐用、舒适等传统使用要求,更注重保健性以及功能化。传统的涤纶纤维属于可燃性纤维,燃烧会发生熔融和滴落现象,有助于加强火势,在火灾中十分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阻燃纤维织物的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阻燃纤维织物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阻燃剂的制备,以聚磷酸铵和无水对氨基苯磺酸为原料,将聚磷酸铵、去离子水和分散剂加入反应容器中,并将反应容器置于油浴加热装置中以恒温60~75℃加热,反应20~30min,使其分散均匀,再取适量的无水对氨基苯磺酸,缓缓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反应时间为5~8h;反应结束后,趁热抽滤,产物用无水乙醇洗涤三次。将其置于80℃烘箱中干燥24h,得到白色粉末状的阻燃剂,产率为75%~85%;
步骤二:阻燃母粒的制备,以阻燃剂和聚酯切片为原料,需将比例称好的阻燃剂和聚酯切片放入75~85℃的烘箱中热烘18~24h去除表面吸附水,干燥后,将聚酯切片和阻燃剂依次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混料,然后通过熔融挤出造粒的方法制备得到阻燃母粒;
步骤三:纤维织物的制备,将阻燃母粒进行干燥预结晶,并去除阻燃母粒中的水分;将阻燃母粒通过计量泵排料,进入纺丝箱体内,进行熔融纺丝,经环吹风冷却、上油、拉伸定型和卷绕得到阻燃纤维丝,阻燃纤维丝编织成纤维织物。
作为本发明优选方案:所述聚磷酸铵的聚合度n大于1000。
作为本发明优选方案:所述聚磷酸铵、去离子水和分散剂质量比为1:3~5:7~9;所述聚磷酸铵与无水对氨基苯磺酸的质量比为1:1~3。
作为本发明优选方案:所述分散剂为丙酮、无水乙醇、无水甲醇、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石油醚和乙醚中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优选方案:所述阻燃剂与聚酯切片的质量比为2%~5%。
作为本发明优选方案:所述步骤二中熔融挤出造粒温度为230~250℃;所述纺丝箱体内喷丝组件温度为:270~290℃;熔融纺丝的卷绕速度为2200~2600米/分钟,冷却风温度为10~22℃,风速为0.8~1.3m/s。
作为本发明优选方案:步骤三中编织成纤维织物进行浸轧,阻燃剂与交联剂和溶剂配制成胶液,将纤维织物置于浸轧机中浸轧,得到浸胶纤维织物。
作为本发明优选方案:所述交联剂为N-羟甲基丙烯酰胺,溶剂为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33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