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散热器腐蚀试验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42709.1 | 申请日: | 202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6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澍;白扬;徐赫唯;何震;王彩云;陈帅;邹军;李加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张岩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散热器 腐蚀 试验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散热器腐蚀试验评价方法,包括将铝合金散热器样品按对应试验模式放入候交变试验箱、腐蚀交变试验箱或湿热试验箱中进行1个循环组合试验,重复循环组合试验10次;由铝合金散热器试验样品的外观及失重特征和试验后气密性方面进行散热器耐腐蚀失效的评价;建立评价标准。本发明汽车散热器腐蚀试验评价方法,可更加全面地考虑铝合金被腐蚀的诸多环境因素,能模拟散热器实际腐蚀情况下众多载荷的交替作用,使散热器尽可能多地遭受到大气环境中的破坏作用,通过人工加速循环组合试验的结果反映出散热器在今后使用中产生腐蚀失效的情况;采用标准试验设备进行试验,试验过程可控、再现性好,结果真实,试验周期更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散热器腐蚀试验评价方 法。
背景技术
散热器作为车用空调系统的一部分,装配在车身前部下方位置,为了更好 的实现汽车产品轻量化,其制作材料优选为铝合金,已经逐步取代金属铜作为 散热器材料。但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易接触腐蚀介质,如融雪剂、泥水等,如果 制造散热器所用材料耐蚀性达不到要求,会造成铝合金散热器锈穿泄露。在分 析散热器锈穿的过程中,发现散热器锈穿都是外部原因造成的,内部工作时要 求冷凝剂和油脂是非腐蚀性工作液,不会对散热器产生腐蚀影响。为满足对散 热器总成的耐蚀质量验证和所用材质耐腐蚀性能的改进,以往采用的是人工加 速单项试验,如盐雾试验(标准为GB/T1771),此项技术成熟、应用广泛。但目前多方面的文献及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盐雾试验结果与实际曝露在大气中的 腐蚀结果不尽相符。
目前,很多试验仪器研发部门、铝合金材料公司及汽车公司等等,纷纷研 究并推出人工加速组合试验,例如,气候交变试验(标准为PV1200)和腐蚀交 变试验(标准为PV1210)。气候交变试验是模拟大气环境(例如,湿热海洋环 境、干热沙漠环境、寒冷低温环境)对涂层的作用,强化温度、湿度两方面因 素,评价汽车零部件外观和气密性性能变化,考核汽车用散热器失效的试验方 法。该方法是一种铝合金耐腐蚀失效的试验方法,其局限在于不能模拟铝合金 散热器实际腐蚀的情况下,遭遇的氯离子、结露和极端温度变化等载荷对散热 器失效的作用。腐蚀交变试验是模拟大气环境(例如,湿热海洋环境、干热沙 漠环境、寒冷低温环境、亚湿热酸雨环境)对散热器的作用,以盐雾试验、湿 热试验交替试验的方式,评价散热器外观和气密性性能变化,考核散热器失效 的试验方法。该方法是一种汽车散热器耐腐蚀失效的试验方法,其局限在于不 能模拟散热器实际腐蚀的情况下,遭遇的外力打击、骤冷骤热等载荷对散热器 失效的作用。经过多年试验设备的开发,盐雾试验箱、湿热试验箱、气候交变 试验箱、腐蚀交变试验箱,在企业标准、耐腐蚀评价工作中应用广泛。各种试 验箱都分别对散热器耐腐蚀性给出结果,如果想得到实际曝露在大气中的腐蚀 结果,需综合考虑以上检测各种项目。
综上,如能研发出一种汽车散热器腐蚀试验评价方法,使其可更加全面地 模拟散热器实际腐蚀情况,并通过试验结果反映出散热器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产 生腐蚀失效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散热器腐蚀试验评价方法,以解决模拟 散热器实际腐蚀情况下众多载荷的交替作用,并可反映出散热器在后续使用中 腐蚀失效情况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散热器腐蚀试验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铝合金散热器样品按对应试验模式放入气候候交变试验箱、腐蚀交变 试验箱或湿热试验箱中进行1个循环组合试验,重复循环组合试验6~10次;
B、散热器耐腐蚀失效的评价:评价铝合金散热器试验样品不同部位试验后 外观以及失重特征是否引起铝合金散热器质量问题,根据不同试验结果判定质 量风险等级;评价散热器腐蚀试验后气密性是否满足要求;
C、建立评价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27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