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针车剪线刀自动拉光机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44935.3 | 申请日: | 202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89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汪成文;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21/00 | 分类号: | B24B21/00;B24B21/18;B24B41/00;B24B41/06;B24B47/04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程小娟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针车剪线刀 自动 拉光机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针车剪线刀自动拉光机及方法,属于缝纫机剪线刀自动加工的技术领域;双针车剪线刀自动拉光机包括底座、上料装置、夹持装置和拉光装置;上料装置包括直线往复运动机构Ⅰ、直线往复运动机构Ⅱ、上料弹夹底座、上料弹夹顶盖和直线往复运动机构Ⅲ;夹持装置包括直线往复运动机构Ⅳ、夹持平台Ⅰ、旋转机构、夹持平台Ⅱ和夹持机构;拉光装置包括直线往复运动机构Ⅴ、拉光平台Ⅰ、直线往复运动机构Ⅵ、拉光平台Ⅱ、滚筒、滚筒驱动机构、换向柱、外圈和砂带。本发明可以解决人工拉光双针车剪线刀的上下两个加工口时,双针车剪线刀不好装夹,工人需求量大,工作环境差,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缝纫机剪线刀自动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双针车剪线刀自动拉光机及方法。
背景技术
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缝纫机能缝制棉、麻、丝、毛、人造纤维等织物和皮革、塑料、纸张等制品,缝出的线迹整齐美观、平整牢固,缝纫速度快,使用简便。
在缝纫机的生产过程中为了缝纫机的美观和实用,需要将缝纫机的配件进行拉光处理。但缝纫机配件多是一些小的,不规则的异形件,不好装夹,装夹完成后,还需要多次调整角度以保证拉光均匀;目前这些异形件的拉光完全靠人工,对人工的依赖性高,而且这些异形件需求量大,所以需要投入人力也就很多。
双针车剪线刀,就是缝纫机众多异形件配件中的一种,目前在拉光此双针车剪线刀的上下两个加工口时,完全依靠人工。首先使用虎头钳夹持,夹持并不稳,在拉光时会上下转动,其次人工使用砂纸拉光时,拉光所产生的飞尘导致工作环境不佳,工人需要佩戴口罩进行工作,否则会影响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最后,人工拉光效率不高,且需要投入的人力也较大。所以,需要设计一种针对该双针车剪线刀的自动拉光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针车剪线刀自动拉光机及方法,可以解决人工拉光双针车剪线刀的上下两个加工口时,双针车剪线刀不好装夹,工人需求量大,工作环境差,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针车剪线刀自动拉光机,包括底座、上料装置、夹持装置和拉光装置;上料装置包括直线往复运动机构Ⅰ、直线往复运动机构Ⅱ、上料弹夹底座、上料弹夹顶盖和直线往复运动机构Ⅲ;上料弹夹底座包括依次相接的安装底座Ⅰ、夹装底座和安装底座Ⅱ;夹装底座为由底板和侧板围合成的L形板,侧板与上料弹夹顶盖转动连接或插接,上料弹夹顶盖与夹装底座围合成双针车剪线刀的夹装空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Ⅰ的固定部固定在底座上,移动部与安装底座Ⅰ连接;直线往复运动机构Ⅱ的固定部固定在安装底座Ⅰ上,移动部上固定有推板Ⅰ,推板Ⅰ自夹装空间内的后开口伸入;直线往复运动机构Ⅲ的固定部固定在安装底座Ⅱ上,移动部上设置有推板Ⅱ,推板Ⅱ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推板Ⅰ的移动方向,推板Ⅱ上设置有上夹板和下夹板;上夹板和下夹板位于夹装空间的前开口处,用于夹持脱离前开口的双针车剪线刀;夹持装置包括直线往复运动机构Ⅳ、夹持平台Ⅰ、旋转机构、夹持平台Ⅱ和夹持机构;直线往复运动机构Ⅳ的固定部固定在底座上,移动部与夹持平台Ⅰ连接;旋转机构安装在夹持平台Ⅰ上;夹持平台Ⅱ安装在旋转机构的旋转接口上;夹持机构安装在夹持平台Ⅱ上,夹持手指位于上夹板和下夹板所夹持的双针车剪线刀的两侧;拉光装置包括直线往复运动机构Ⅴ、拉光平台Ⅰ、直线往复运动机构Ⅵ、拉光平台Ⅱ、滚筒、滚筒驱动机构、换向柱、外圈和砂带;直线往复运动机构Ⅴ的固定部固定在底座上,移动部与拉光平台Ⅰ连接,拉光平台Ⅰ的移动方向垂直于夹持机构所夹持的双针车剪线刀;直线往复运动机构Ⅵ的固定部固定在拉光平台Ⅰ上,移动部与拉光平台Ⅱ连接,两组直线往复运动机构Ⅵ和拉光平台Ⅱ位于夹持机构所夹持的双针车剪线刀的两侧;滚筒驱动机构水平安装在拉光平台Ⅱ上,输出轴上安装滚筒;换向柱竖直安装在拉光平台Ⅱ上,顶端设置有防止砂带脱落的外圈;砂带缠绕在两组滚筒上以及两组滚筒之间的换向柱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49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铸锭设备
- 下一篇:BZR1基因在调控植物对虫害胁迫抗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