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盲装置和导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47098.X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68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高航;石远;王旭;杜军红;葛振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豪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3/06 | 分类号: | A61H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娜;黄健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盲装置和导盲方法,该导盲装置包括卡固件;引导组件,包括指示件,指示件位于引导组件的朝向用户的前额部的一侧,指示件凸出引导组件并用于与用户的前额部相抵压;引导组件上设有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第一导向部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导向部沿第二方向延伸;指示件可沿第一导向部的延伸方向相对用户的前额部移动,以提示用户路面在行进方向的前方具有高度变化;指示件还可沿第二导向部的延伸方向相对用户的前额部移动,以提示用户转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分别沿不同的方向延伸。本发明提供的导盲装置可以为用户提供行进方向前方的路面高度、转向位置、转向方向等导航信息,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盲装置和导盲方法。
背景技术
视障人士(例如盲人)因视力受到损害无法正常出行,因此,视障人士出行时需要导盲装置。
现有技术中,导盲装置通常为导盲手杖,视障人士握持导盲手杖的一端,并使导盲手杖的另一端触碰地面。这样,视障人士行走过程中,通过导盲手杖敲打地面或者行进方向前方的物体以判断前方是否具有障碍物。
然而,导盲手杖只能为用户提供用户所处位置处的路面信息,导盲手杖探测到的范围较小,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盲装置和导盲方法,其可以为用户提供行进方向前方的路面高度、转向位置、转向方向等导航信息,使用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导盲装置,其包括卡固件,卡固件用于卡固在用户的头部;引导组件,包括指示件,指示件位于引导组件的朝向用户前额部的一侧,指示件凸出引导组件并用于与用户的前额部相抵压;其中,引导组件上设有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第一导向部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导向部沿第二方向延伸;指示件可沿第一导向部的延伸方向相对用户的前额部移动,以提示用户路面在行进方向的前方具有高度变化;指示件还可沿第二导向部的延伸方向相对用户的前额部移动,以提示用户转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分别沿不同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引导组件包括支撑件和活动件,支撑件与卡固件相连,活动件设置在支撑件上,指示件设置在活动件上,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中的一者设置在活动件上,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中的另一者设置在支撑件上。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向部设置在活动件上,第二导向部设置在支撑件上。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向部为槽状结构;导盲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位于第一导向部内,指示件的一端与第一驱动件相连,另一端伸出至第一导向部外,第一驱动件用于带动指示件沿第一导向部的延伸方向相对活动件移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盲装置还包括输送带,输送带位于第一导向部内,输送带与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指示件与输送带固定相连,以通过输送带带动指示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导向部为槽状结构,活动件上设有导向凸起,导向凸起伸入第二导向部内;导盲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活动件相连,以带动活动件沿第二导向部的延伸方向相对支撑件移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盲装置还包括传动齿轮和传动丝杠;第二驱动件设置在活动件上,传动齿轮与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传动齿轮和传动丝杠相啮合,传动丝杠的两端与支撑件转动相连,且活动件与传动丝杠相互旋合,传动丝杠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导向部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垂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盲装置还包括多个支撑部,多个支撑部设置在支撑件的朝向用户的前额部的一侧;支撑部凸出引导组件的凸出高度小于指示件的凸出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豪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豪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70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