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缸孔间的冷却水套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50578.1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6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黄豪;蓝宇翔;覃壮革;廖升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4 | 分类号: | F02F1/14;F02F1/40;F01P3/02;F01P3/12;F01P11/04;F01P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兴智翔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8 | 代理人: | 郭卫芹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缸孔间 冷却水 | ||
1.一种发动机缸孔间的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却组件(100),所述冷却组件(100)包括发动机缸体(110)和一体式气缸盖(120),所述一体式气缸盖(120)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缸体(110)上,所述发动机缸体(110)上开设有第一缸孔(130)、燃烧室(140)、第二缸孔(150)、第一凹槽(160)、第二凹槽(170)和第三凹槽(180);
防漏组件(200),所述防漏组件(200)包括第一导液管(210)、第二导液管(220)、进液口(250)、液位传感器(260)、排液口(270)和定位器(280),所述第二导液管(220)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凹槽(160)、所述第二凹槽(170)和所述第三凹槽(180)内,所述第一导液管(210)固定在所述第二导液管(220)的内壁中,所述进液口(250)和所述排液口(270)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液管(210)上,所述液位传感器(260)和所述定位器(280)均固定在所述第一导液管(210)的外壁上,所述液位传感器(260)和所述定位器(280)电性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缸孔间的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组件(200)还包括连接杆(230),所述连接杆(230)固定在所述第一导液管(210)和所述第二导液管(22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缸孔间的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组件(200)还包括密封套(240),所述密封套(240)固定在所述第一导液管(210)上,所述密封套(240)分别套设在所述进液口(250)和所述排液口(27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缸孔间的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器(280)包括定位器本体(281)和防护外壳(282),所述定位器本体(281)和所述防护外壳(282)均固定在所述第一导液管(210)的外壁上,所述定位器本体(281)设置在所述防护外壳(28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缸孔间的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孔(130)和所述第二缸孔(150)的顶面区域被所述第一凹槽(160)、所述第二凹槽(170)和所述第三凹槽(180)包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缸孔间的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250)的内径大于所述排液口(270)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缸孔间的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30)至少设置九个,所述连接杆(230)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第一导液管(210)的外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缸孔间的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液管(210)和所述第二导液管(220)均为导热外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缸孔间的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液管(210)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导液管(220)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缸孔间的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孔(130)和所述第二缸孔(150)之间的所述第二导液管(220)的高度贯穿所述第一凹槽(160)、所述第二凹槽(170)和所述第三凹槽(1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057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