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控机电作动系统故障注入的数字与半物理仿真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50824.3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8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哲;杨士斌;杨建忠;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航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7/02 | 分类号: | G05B17/02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3003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电 系统故障 注入 数字 物理 仿真 平台 | ||
一种飞控机电作动系统故障注入的数字与半物理仿真平台。其包括控制管理和状态监控计算机、实时仿真机、故障注入箱和飞控机电作动模拟系统;飞控机电作动模拟系统包括控制器、驱动器、无刷直流电机、减速器、滚珠丝杠、丝杠螺母、电流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本发明效果:结合了全数字以及半物理两种仿真模式,且这两种模式可以自由切换,因此可对飞控机电作动系统开展全面的实验室实验。数字仿真和半物理仿真两种方式的结合可以进行故障模式注入和影响的分析与验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控机电作动系统仿真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飞控机电作动系统故障注入的数字与半物理仿真平台。
背景技术
多电/全电飞机是现代民用客机的发展趋势,飞控机电作动系统(Electromechanical actuation system,EMA)作为新型高效的作动装置已逐渐应用于现代民用客机的飞控舵面控制。飞控机电作动系统具有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工作效率高、无污染等优点,且在新型商用飞机中已部分取代液压系统,例如波音787不仅将EMA应用于配平作动、扰流板驱动,还将其应用于起落架和环境控制系统。
大型客机飞控机电作动系统作为飞机舵面操纵和安全飞行的关键系统,其承受气动载荷,且故障率较高,其安全性设计与分析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对其在飞机运行的各种工况下进行分析与试验。其中飞控机电作动系统的故障模式及其影响需要经过充分的地面试验进行确定,进而进行试飞试验验证,因此试验室状态下的地面故障注入试验很有必要。数学仿真可以开展所有故障科目的试验,对故障机理、故障产生发展过程以及故障影响进行分析。但是对于部分试验科目,数字仿真难以反映出系统实际运行的情况,而通过半物理仿真,可方便地对飞控机电作动系统进行实际地故障注入与影响分析。综上,建立数字与半物理仿真相结合的故障注入仿真平台可以对飞控机电作动系统的故障模式及影响进行充分有效地分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控机电作动系统故障注入的数字与半物理仿真平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飞控机电作动系统故障注入的数字与半物理仿真平台包括控制管理和状态监控计算机、实时仿真机、故障注入箱和飞控机电作动模拟系统;其中,所述飞控机电作动模拟系统包括控制器、驱动器、无刷直流电机、减速器、滚珠丝杠、丝杠螺母、电流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控制器通过驱动器与无刷直流电机电连接;滚珠丝杠的一端连接舵面;丝杠螺母螺纹连接在滚珠丝杠上;无刷直流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减速器与丝杠螺母相连接;电流传感器和霍尔传感器安装在无刷直流电机上;位置传感器安装在舵面上,并且电流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管理和状态监控计算机分别与实时仿真机和故障注入箱电连接;故障注入箱同时与控制器和驱动器电连接。
所述故障注入箱包括控制板、继电器驱动电路和8个继电器;控制板与继电器驱动电路电连接;继电器驱动电路与8个继电器电连接;8个继电器与驱动器通过继电器桥接线连接;控制板通过CAN总线分别与控制管理和状态监控计算机、控制器连接。
所述控制板采用ARM STM32F407单片机。
所述控制管理和状态监控计算机通过光纤与实时仿真机相连接。
所述实时仿真机中安装有飞控机电作动系统数学模型。
本发明提供的飞控机电作动系统故障注入的数字与半物理仿真平台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结合了全数字以及半物理两种仿真模式,且这两种模式可以自由切换,因此可对飞控机电作动系统开展全面的实验室实验。
(2)数字仿真可以开展所有故障科目的实验,支持对故障机理、故障产生发展过程以及故障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3)半物理仿真可方便地对飞控机电作动系统进行实际地故障注入与影响分析,可以体现系统性能降级的具体行为和指标数据,并确定数学仿真中可能忽视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航大学,未经中国民航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08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