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活性合生元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52632.6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6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黄玉军;李颖华;顾瑞霞;马文龙;汪家琦;康文丽;关成冉;吴忠坤;于俊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33/135 | 分类号: | A23L33/135;A23L33/21;A23L29/30;A23L29/00;A23P10/30;B01J13/02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沈志海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 合生元 微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活性合生元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合生元微胶囊包括芯材溶液和壁材溶液;所述芯材溶液由益生植物乳杆菌菌Grx16和冻干保护剂水溶液组成;所述壁材溶液由含有天然高分子材料溶液制备而成;所述冻干保护剂水溶液由蔗糖、菊粉、脱脂乳三种成分组成;所述天然高分子材料溶液包括海藻酸钠、乳清分离蛋白两种成分。该合生元微胶囊具有较好的胃肠道耐受性和储藏稳定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活性合生元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在肠道内定植并保持较高活性的合生元微胶囊包埋益生菌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合生元制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001年,FAO/WHO《食品益生菌评价指南》明确规定,食品用益生菌是指“当摄取适当数量后,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活的微生物”。益生菌想要对有机体发挥益生作用,不仅要保证摄入到体内的益生菌是有活性的,同时还要使益生菌有足够的数量在肠道内定植,通过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的生长繁殖、抑制致病菌的活性达到改善人体肠道功能的特性。这就要求益生菌能够耐受人体中的胆汁盐溶液和胃酸的胁迫。
微胶囊技术是指通过某些特定的方法,将天然或是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制备成具有半透性或密封性的微型胶囊,该胶囊对包裹在里边的液体、固体或者是气体物质起到一种保护作用的技术。被包裹的物质对酸性环境的耐受性得到提高,在适宜的环境中,又能及时的被释放出来发挥作用。益生菌的微胶囊化,即将所要试验的益生菌选用某些适合的壁材将其包裹起来,既能使益生菌顺利通过胆盐、胃酸环境,又因其良好的溶解性可以将益生菌及时在肠道内释放定植,从而促进益生菌对人体保健作用的发挥。同时,在微胶囊制备过程中添加适当的益生元,可以更好的保护益生菌的活性,提高所得微胶囊的活菌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益生菌活性的有效保护,提供一种高活性合生元微胶囊,本发明制备的微胶囊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储存运输,且消化道实验稳定性较好,耐热,具有一定的储存稳定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活性合生元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合生元微胶囊包括芯材溶液和壁材溶液;所述芯材溶液由益生植物乳杆菌菌Grx16和冻干保护剂水溶液组成;所述壁材溶液由含有天然高分子材料溶液制备而成;
所述冻干保护剂水溶液由蔗糖、菊粉、脱脂乳三种成分组成;
所述天然高分子材料溶液包括海藻酸钠、乳清分离蛋白两种成分。
所述冻干保护剂水溶液由8.2%蔗糖溶液、8.2%菊粉溶液、8%脱脂乳溶液组成。
所述天然高分子材料溶液中:乳清分离蛋白质量分数为4%-8%,海藻酸钠质量分数1%-9%。
壁材溶液和芯材溶液的体积比即胶菌比为2∶1(mL:mL)-10∶1(mL:mL)。
高活性合生元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活化益生菌菌液:将益生植物乳杆菌菌Grx16菌粉接种至已灭菌冷却的MRS液体培养基中,在37℃恒温培养两代后,收集对数期末期的菌液,8000r/min离心5min,并用生理盐水洗涤,得到菌泥,将菌泥与无菌生理盐水以质量比 1∶1混匀后,调节 pH 至6.5制得浓缩菌液;
(2)制备保护剂溶液:称取蔗糖、菊粉、脱脂乳,加水去离子水溶解,制备成质量分数分别为8.2%蔗糖溶液、8.2%菊粉溶液、8%脱脂乳溶液冻干保护剂体系,8.2%蔗糖溶液、8.2%菊粉溶液、8%脱脂乳溶液组成冻干保护剂水溶液;
(3)制备芯材溶液:将步骤(1)得到的浓缩菌液与步骤(2)得到的冻干保护剂溶液以体积比 2∶1 混合均匀,得到芯材溶液;
(4)制备壁材溶液:将乳清分离蛋白溶解于去离子水中800r /min搅拌过夜后,80°C 加热30min以完成蛋白质的变性,冷却至室温;将海藻酸钠粉末溶于水中,70℃下水浴加热过夜至粉末充分溶解后,121℃下,灭菌10min,将乳清分离蛋白和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制备出壁材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26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