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垃圾中转站除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54065.8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0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渝;向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林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44 | 分类号: | B01D53/44;B01D53/00;B01D53/14;B01D53/18;B01D53/76;B01D53/84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程宇 |
地址: | 400039 重庆市九龙坡区科***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中转站 除臭 系统 | ||
1.垃圾中转站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填料塔,所述填料塔的内部设置有底部相互连通的第一处理腔和第二处理腔,所述第一处理腔和第二处理腔呈同心圆向外扩展结构分布,所述填料塔的左侧上方开设有与第二处理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填料塔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口且出气口与第一处理腔连通,所述第二处理腔内设置有UV二氧化钛光氧体系,所述第一处理腔内部由下至上顺次分为碱液吸收区和喷淋洗涤区,所述碱液吸收区内设置有碱液箱,所述碱液箱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和PH传感器,所述喷淋洗涤区的顶部设置有与生物除臭喷淋液进口连接的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的下方设置有填料型生物过滤装置,所述填料型生物过滤装置的底部设置有收集管,所述喷淋管和收集管分别与设置于填料塔底层的循环储液箱连通,通过喷淋泵构成生物除臭喷淋循环系统,所述填料塔的底部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液位传感器、PH传感器、喷淋泵分别与控制箱电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转站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V二氧化钛光氧体系包括若干间隔排列的UV光氧净化管,所述填料塔的外侧表面设置有UV运行指示器,每个所述UV光氧净化管通过导线与对应的UV运行指示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转站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塔的底部还设置有加药系统和自来水补水系统,所述加药系统包括加药泵和加药箱,所述自来水补水系统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加药箱内部连通,所述加药泵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加药箱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加药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碱液箱内部连通,所述碱液箱的底部设置有排液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转站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和填料型生物过滤装置的数量各为三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转站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储液箱内的喷淋液采用专性除臭细菌,所述专性除臭细菌包括经过驯化的恶臭假单胞菌不动杆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转站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型生物过滤装置的填料为陶粒或微孔硅胶填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转站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塔的底部还设置有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第二处理腔内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垃圾中转站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腔内部设置有与臭氧发生器电连接的臭氧浓度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垃圾中转站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腔内部通入的臭氧浓度为40-400mg/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林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林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406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