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垃圾中转站除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54065.8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0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渝;向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林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44 | 分类号: | B01D53/44;B01D53/00;B01D53/14;B01D53/18;B01D53/76;B01D53/84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程宇 |
地址: | 400039 重庆市九龙坡区科***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中转站 除臭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垃圾中转站除臭系统;包括填料塔,所述填料塔的内部设置有底部相互连通的第一处理腔和第二处理腔,所述第二处理腔内设置有UV二氧化钛光氧体系,所述第一处理腔内部由下至上顺次分为碱液吸收区和喷淋洗涤区,所述喷淋洗涤区的顶部设置有与生物除臭喷淋液进口连接的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的下方设置有填料型生物过滤装置,所述填料型生物过滤装置的底部设置有收集管,所述喷淋管和收集管分别与设置于填料塔底层的循环储液箱连通。本发明的除臭系统在去除有机臭气过程中,具有去除效果好、运行稳定、无二次污染、无危险废物产生、消耗材料使用量极少等优势,不仅设备的运行成本低,运行效果优,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垃圾中转站除臭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快,城市垃圾的消纳处理矛盾也日益突出,垃圾转运站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垃圾集中、统一、规范和无害化处理,也有利于改善环境脏、乱、差现状,同时也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水平的提高。但是,现有垃圾转运站的日常运行必定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影响为垃圾产生的恶臭气体泄露到周边环境中形成的环境影响。垃圾暂存产生的恶臭气体主要包括氨、硫化氢和甲硫醇、三甲胺等脂肪族类物质,其成分较为复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恶臭气体,是每一个垃圾转运站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传统技术中,有机废气、恶臭气体经过传统的碱洗塔,喷淋塔处理过后的废气,仅能去除有机/无机酸性气体以及废气中的大颗粒灰尘,可溶性污染物。而其他有机废气,臭气无法去除。而在有些工艺中,加入了诸如活性炭吸附等后续处理工艺,但由于活性炭处理有机臭气的使用成本高,需要定期更换,且危险废物产生量较大并易造成二次污染。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对臭气的去除处理不彻底,易造成二次污染,也极大地增加了用户的成本。关键是现有臭气处理工艺的工艺链长,占地面积大,对于本来就用地紧张的城市垃圾中转站来讲,不可能为臭气治理设备提供充足的占地,因此,发明一种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臭气分解彻底且运行稳定的设备就显得十分重要。
为此,提出垃圾中转站除臭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垃圾中转站除臭系统,旨在解决臭气处理设备运行过程中,臭气去除不彻底,运行成本高,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特别要解决现存的设备占地面积大,不适合在城市垃圾中转站进行安装的问题,通过纵向设置各个工艺单元,重新设计工艺流程并巧妙结合了化学法和生物法各自的优势,从而使得整体除臭系统可以高效彻底地将致臭污染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无机物,杜绝危险废物的产生(废旧活性炭),减小市面上现存工艺对空气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产生的量;同时使得处理后臭气稳定达到排放标准,环境友好性非常优异,该工艺技术设备的发展前景良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垃圾中转站除臭系统,包括填料塔,所述填料塔的内部设置有底部相互连通的第一处理腔和第二处理腔,所述第一处理腔和第二处理腔呈同心圆向外扩展结构分布,所述填料塔的左侧上方开设有与第二处理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填料塔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口且出气口与第一处理腔连通,所述第二处理腔内设置有UV二氧化钛光氧体系,所述第一处理腔内部由下至上顺次分为碱液吸收区和喷淋洗涤区,所述碱液吸收区内设置有碱液箱,所述碱液箱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和PH传感器,所述喷淋洗涤区的顶部设置有与生物除臭喷淋液进口连接的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的下方设置有填料型生物过滤装置,所述填料型生物过滤装置的底部设置有收集管,所述喷淋管和收集管分别与设置于填料塔底层的循环储液箱连通,通过喷淋泵构成生物除臭喷淋循环系统,所述填料塔的底部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液位传感器、PH传感器、喷淋泵分别与控制箱电相连。
具体的,所述UV二氧化钛光氧体系包括若干间隔排列的UV光氧净化管,所述填料塔的外侧表面设置有UV运行指示器,每个所述UV光氧净化管通过导线与对应的UV运行指示器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林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林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40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