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分离式降落伞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62404.7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5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修;郭炳磊;李翀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宏伟航空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17/38 | 分类号: | B64D17/38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方可 |
地址: | 44102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分离 降落伞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伞体装置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可分离式降落伞系统,其包括伞体和承载件,在伞体的底部设置有伞舱底座,并在承载件与伞舱底座之间设置有连接件,该连接件可通过设置在伞舱底座上的冲击感应装置实现连接件上分离件的启动,进而实现伞体与承载件之间的分离。本发明中的可分离式降落伞系统通过在伞舱底座与承载件之间设置连接件,并通过承载件受到的冲击控制连接件运作,实现连接件与伞舱底座或承载件的分离,确保承载件在落地或落水后,连接件能够第一时间启动,确保承载件上的载体能够迅速与伞体部分脱离,保证载体的后续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伞体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分离式降落伞系统。
背景技术
伞体主要是利用空气阻力原理,依靠相对于空气运动充气展开的可展式气动力减速器。现代的伞体使人或物从空中安全降落到地面的一种航空工具。
传统伞体在使人或物进行降落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安全降落后,可以自己手动实现伞体与人的分离,进而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后续的工作和任务。但是大部分物资或工具等降落后,往往只能定点等待人员来取,而随着现有机器人、智能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设备在降落后往往会因为伞体的阻挠等,大大降低其工作效率。
针对现有智能设备等载体在降落后需要进行探索或运输等操作,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智能设备中增加与伞体的解除模块,通过远程操控技术等实现智能设备与伞体之间的解体,但是在针对入水环境或者信号干扰严重的区域,这种方式往往无法实现载体与伞体的有效解除,并且还需要人工手动控制,操作繁琐,耗时耗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分离式降落伞系统,用以实现载体在降落后与伞体之间的直接分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分离式降落伞系统,包括:
伞体,用于载体的减速降落,所述伞体底部设有伞舱底座;
承载件,用于承载或放置所述载体;
连接件,设于所述伞舱底座与所述承载件之间,用于将所述伞舱底座和所述承载件连接;
所述承载件底部还设有冲击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所述承载件受到的外部冲击,并将冲击信号传递至所述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上对应所述冲击感应装置设有分离件,所述分离件与所述冲击感应装置电性连接,用于接收冲击信号并带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承载件或所述伞舱底座的分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承载件相连的连接座和与所述伞舱底座相连的冲击板,所述冲击板与所述连接座可拆卸连接;
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冲击槽,所述分离件设于所述冲击槽内,且所述分离件可在接收冲击信号后沿所述冲击槽开设方向运动并冲击在所述冲击板上,以实现所述冲击板与所述连接座的分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伞舱底座相连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冲击槽,所述分离件设于所述冲击槽内,所述分离件一端伸出所述冲击槽的槽口并与所述承载件可拆卸连接,并可在接收冲击信号后朝向背离所述承载件方向运动,以实现所述分离件与所述承载件的分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离件包括沿所述冲击槽开设方向设置的冲击组件,所述冲击组件周向设置有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冲击感应装置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冲击感应装置的冲击信号并推动所述冲击组件朝向背离所述承载件方向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冲击组件包括冲击柱和沿所述冲击柱径向设置的冲击圆台,所述冲击圆台用于承受所述动力组件的冲击力,以带动所述冲击柱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组件为电控火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宏伟航空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襄阳宏伟航空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24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