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雾化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64839.5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9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肖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特拉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0/42 | 分类号: | A24F40/42;A24F40/46;A24F40/40;A24F40/10;A61M11/00;A61M1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范小艳;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雾化器 | ||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气嘴通道、储液腔、软胶密封件、雾化芯、供电及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软胶密封件内具有雾化芯安装腔,所述软胶密封件上对应雾化芯安装腔的上端设置有密封孔;所述软胶密封件成型时一体连接有待刺破部封住密封孔,或者,所述密封孔内设置有密封塞以封住密封孔;
所述雾化芯包括导液元件及雾化元件,所述导液元件采用微孔材料,所述导液元件一体向上延伸有用于刺破待刺破部或者顶开密封塞以使储液腔能经导液柱出液至导液元件的导液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器在正常工作之前,所述雾化芯位于雾化芯安装腔的内部或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芯安装腔内具有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所述雾化芯安装于第一安装位时,所述导液柱位于待刺破部或密封塞的下方,所述待刺破部或密封塞阻隔于储液腔与雾化芯安装腔之间;所述雾化芯自第一安装位向上压入第二安装位时,所述导液柱穿过密封孔刺破待刺破部或者顶开密封塞,所述储液腔经导液柱实现出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密封件上对应雾化芯安装腔的上端设置有供气接头,所述供气接头连通于气嘴通道下端与雾化芯安装腔之间,所述软胶密封件上围绕供气接头下端延伸设置有环形隔离部;在第二安装位时,所述环形隔离部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通气间隙,所述导液柱与密封孔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二通气间隙;所述储液腔经第一通气间隙、第二通气间隙实现进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间隙是环形隔离部的下端与导液元件之间形成间隙,或者,所述第一通气间隙是导液元件顶部凹设的通气槽,或者,所述第一通气间隙是利用导液元件自身的微孔作为第一通气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元件上设置有堵液骨,所述堵液骨高于第一通气间隙以隔设于供气接头下方区域与第一通气间隙所在区域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元件设置有雾化气体冷却孔,所述雾化气体冷却孔上下贯通导液元件,所述雾化气体冷却孔位于供气接头下方,所述堵液骨隔设于雾化气体冷却孔的上端开口与第一通气间隙所在区域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元件具有导液槽,所述导液槽上下贯通导液元件,所述雾化元件伸入导液槽内,所述雾化气体冷却孔位于导液槽的侧旁;常温气体经雾化气体冷却孔向上输送,液体经雾化元件加热成雾化气体后向上输送,雾化气体和常温气体混合冷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元件采用可吸液的多孔电热材料;所述可吸液的多孔电热材料为小直径电阻丝编织片、小直径电阻丝编织管、多孔微孔金属件、蚀刻孔金属件、通槽金属件、冲压孔金属件或金属网;
和/或:所述导液元件为微孔陶瓷、微孔纤维或活性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包括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设置于导液元件上或者壳体上,所述雾化元件设置于导电片上或者壳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特拉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特拉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483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