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阳羡雪芽进行多次摊凉回潮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72093.2 | 申请日: | 2021-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25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詹玉琴;柯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兰山雪眉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无锡知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18 | 代理人: | 张超 |
地址: | 21422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阳羡雪芽 进行 多次 回潮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阳羡雪芽进行多次摊凉回潮的制备工艺,经过萎凋、杀青、揉捻、烘干、成型干燥和提香的工序,我们在所有相邻的工序间均增加摊凉回潮的工序,一个是为了茶叶在每一步完成后可以进行水分的重新分布,使得在下一步工序的制备得到更好的效果,同时鲜叶较为细软,通过增加回潮的工序能够使得鲜叶能够保持更好的可塑性,防止整体破损,本申请的制备工艺最终以形成高品质的阳羡雪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阳羡雪芽进行多次摊凉回潮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阳羡雪芽在历史上是一个古老茶区,位于江、浙、皖三省交界处,有父子岭、大毛山、马蜂岭、啄木岭、悬脚岭、白卯山、西川岭、黄塔山和三洲山,峰峦起伏,竹木茂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产茶历史悠久,所产名茶在唐代统称为阳羡茶。
阳羡雪芽的主要工艺有:原料拣剔、薄摊委凋、名茶机高温杀青、名茶机揉捻、名茶机理条、手工低温整形显毫干燥、摊凉回潮、名茶机提香等,从而使得阳羡雪芽色更绿、香更郁、味更鲜、形更美。
而阳羡雪芽得品质特征是条索紧直有锋苗,色泽翠绿显毫,香气清雅,滋味鲜醇,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匀完整。
但是采用一般的工艺,我们会发现最终叶底的完整性并不会如预期般完好,一个是现有大多数的工序,均有机械完成,多多少少会存在力度的差异,导致对叶底叶脉或支脉的损伤,损伤后的叶片经过揉捻或其他产生形变的工序,就会影响茶叶的完整性。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阳羡雪芽制造由于以前采用人工制造可以得到叶底嫩匀完整的产品,但采用机器制造后会产生较多的破损率,降低了最终成型茶叶品质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阳羡雪芽进行多次摊凉回潮的制备工艺,经过萎凋、杀青、揉捻、烘干、成型干燥和提香的工序,在所有相邻的工序间均增加摊凉回潮的工序。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往阳羡雪芽人工生产的模式,慢慢被机器制造所取代,虽然发明人认为手工生产的茶叶,最终会更加具有“活力”,但是机器制造的势头已经不可阻挡,而为了更好的得到高品质的阳羡雪芽,我们研究改善了现有的工艺。
众所周知,阳羡雪芽我们所采用的的原料是茶叶的芽及嫩叶,相对于其他品种的茶叶,原材料更加柔软,易损伤,而无论是人工制备,还是机器制备,如果对涉及阳羡雪芽形变的工序所施加的力度不均,就会对阳羡雪芽本身的品质产生影响,进一步的,如杀青工艺中,我们一般采用炒青的方式,如果施加的力道过小,阳羡雪芽没有产生形变,这样叶脉中的养分就不会分散到叶片上,芽外表接触锅底的部分已经产生大量水分流失,但芽未产生形变,芽中的水分也未重新进行分布,就会导致外表温度过高,导致烧焦等情况。
当然,我们在考虑增加摊凉回潮的工序,肯定是为了考虑上一步骤已经产生了部分的水分蒸发,或叶片长时间保持在特定的形状下,茶叶本身的活性丧失,茶叶外表干燥导致在后续发生形变的困难度提升,所以通过增加摊凉回潮的工序,一个是使得茶叶中的水分重新分布,再则能够重新唤醒茶叶,使得其能够始终保持质地的柔软。
进一步地,经过萎凋后的摊凉工序为放置于摊凉机上,在室内阴暗环境下保持20min。
萎凋”使得鲜叶发生的不仅是一个物理变化,萎凋还产生了不同发酵(也就没有所谓前发酵生产过程)化学发展变化。茶叶采摘下来之后,当天把它在发展放在竹匾、席子、簸箕或帘子或者在槽内摊放,置放一段没有时间(通常3—5个小时即可),至茶叶内含物质生活产生影响化学结构变化为止,则茶叶失去水分的同时茶叶内部也发生了一些化学环境变化,这个教学过程叫萎凋。
萎凋的过程中不会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故此处的摊凉需要在阴暗环境下完成,否则儿茶素继续形成,会导致茶叶涩味增加,鲜味降低。
进一步地,经过杀青后的摊凉工序为放置于摊凉机上,在室外保持2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兰山雪眉茶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兰山雪眉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20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