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优化的马铃薯种薯繁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75077.9 | 申请日: | 202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4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刘广晶;吕文霞;李燕;于冬梅;田艳花;候健花;孙翠翠;包美丽;秦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A01H1/06;A01H1/02;A01H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赛博睿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6 | 代理人: | 郭玲 |
地址: | 011808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优化 马铃薯 繁育 方法 | ||
1.一种优化的马铃薯种薯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25~40天苗龄的马铃薯野生种和栽培品种的组织,进行培养无病毒试管苗的叶片为材料,操作前用刀片将叶片切成细片,并置于前处理液中进行处理,然后将叶片放入酶解液中,在20℃~30℃全黑暗条件下处理16~28个小时,原生质体的纯化采用漂浮和沉降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步:将步骤一步骤中获取的不带细胞壁的野生种裸露细胞和栽培种的原生质体放在一起,首先使用活性剂和融合剂对其进行处理,再施加电压,形成电脉冲使二者细胞融合;
第三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液培养,经筛选后得到杂种植株,将杂种植株采用单株成苗的方式,首先将茎尖苗均匀接种到壮苗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获得完整的试管苗;并将根尖苗先接种到继代培养基上,在20℃~25℃,光强2000lux~3000lux的环境下,进行每天16h的培养,直至形成5cm~8cm的小苗;
第四步:将步骤三中获得的小苗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在20℃~25℃,光强2000lux~3000lux、光照16h/d下进行培养,获得完整的试管苗并将其接种至培养瓶内;
第五步:将步骤四试管苗培养30~38天后,在超净工作台中将高糖培养基加入到培养瓶内,最后在黑暗条件下继续培养并诱导其结出试管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的马铃薯种薯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使用的刀片在操作前需要用酒精清洗干净并完成消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的马铃薯种薯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对组织叶片切出的细片的宽为5mm~8mm,长度为8mm~1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的马铃薯种薯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生根培养基的接种密度为10~15株/㎡,其中横向及纵向间距分别依次为15cm、25cm、35cm和20cm以及10cm、20cm、35cm、25cm和1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的马铃薯种薯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培养瓶内接种的完整试管苗采用混合培养的方式,以促进其快速生长,即每瓶接种10~15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的马铃薯种薯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对试管苗进行30~38天的培养时前5~10天在20℃~30℃,光照强度1500lux~2000lux,且每天每间隔2h对其进行4h的光照培养,10~15天在25℃~30℃,光照强度2000lux~2500lux,且每天每间隔2h对其进行连续8h的光照培养两次,最后10~15在28℃~30℃,光照强度2000lux~2500lux,且每天每间隔2h对其进行4h的光照培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的马铃薯种薯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的培养瓶内的培养基为MS母液0.04mg/L以及萘乙酸45g/L的白糖培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的马铃薯种薯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的前处理液为0.5%番红水溶液、2.5%番红酒精溶液20ml以及5g蒸馏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507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