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虾糜凝胶强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75081.5 | 申请日: | 202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45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冬梅;张彪;朱蓓薇;佟毅;张玉莹;林峻鑫;孙培梓;郭璇;李睿尧;李义;曹雪;韩佳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7/40 | 分类号: | A23L17/40;A23L5/30;A23L29/00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刘琦 |
地址: | 11603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凝胶 强度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虾糜凝胶强度的方法,包括:S1、取南极磷虾嫩化、斩拌;S2、加入冷冻虾糜混合斩拌;S3、加入食盐进行盐斩;S4、加入淀粉、糖、蛋清粉、魔芋胶等凝胶增强辅料,斩拌后,同时加入大豆分离蛋白和TG酶,再斩拌充分混合均匀,得南极磷虾虾糜糊;S5、太赫兹波协同TG酶耦合热处理凝胶化。本发明使用太赫兹波协同大豆分离蛋白和TG酶耦合热处理,提升了南极磷虾虾糜与外源性物质的交联作用,促进了虾糜凝胶化,比现有技术凝胶强度和持水力分别提高68.30%和15.4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化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提高南极磷虾虾糜凝胶强度的太赫兹波协同TG酶耦合热处理凝胶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南极磷虾是一种南极磷虾(Antarctic krill)是一种分布在南极海域,以浮游植物和小型浮游动物为食的冷水性虾类。南极磷虾是地球上已知资源量最丰富的单种生物,其营养丰富,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动物蛋白库,其粗蛋白62%;粗脂肪10%;粗灰粉6%;粗纤维8%;水分4%,丰富的钙、磷及丰富的南极磷虾虾红素,尤其赖氨酸含量在对虾、牛奶和牛肉之上。
南极磷虾的生物量约为6.5-10亿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委员会(CCAMLR)规定南极磷虾每年预防性捕捞限额为860万吨,2020年南极磷虾我国总捕捞量11.8万吨,如何对南极磷虾进行深加工,是制约南极磷虾产业的瓶颈问题之一。
虾糜产品是一种营养丰富、食用方便,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食品。虾糜制品也是使用量较大、产业前景广阔的产品之一。南极磷虾虾肉具有高蛋白、低胆固醇等特点,但研究表明,南极磷虾虾肉加热熟制嫩度下降明显、易板结、口感差,南极磷虾本身成糜难度大,如何提升南极磷虾虾糜的凝胶特性,是解决南极磷虾虾糜制品开发难题的关键,对增加南极磷虾的经济价值,促进南极磷虾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虾糜凝胶强度的方法,以解决南极磷虾虾糜本身凝胶性差、虾糜制品开发困难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虾糜凝胶强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南极磷虾肉浸泡在嫩化液中,所述嫩化液与南极磷虾重量比为0.5~2:1,在0~4℃下嫩化,以8000~12000r/min斩拌得到南极磷虾粗糜;
S2、加入冷冻虾糜,添加量为南极磷虾重量的0.5~1倍,温度控制在0~10℃,以8000~12000r/min斩拌至南极磷虾粗糜与冷冻虾糜充分混合,得到混合虾糜;
S3、加入1~2%的食盐以8000~12000r/min进行盐斩,至盐溶性蛋白充分溶出,得到粘稠状混合糜;
S4、加入凝胶增强辅料,斩拌混合均匀后,同时加入大豆分离蛋白和TG酶,再以8000~12000r/min斩拌至虾肉和辅料混合均匀,得到可塑性虾糜糊,成型后得到制成虾糜制品;
S5、将所得虾糜制品放入25~45℃的温水中,用频率0.1~0.3THz、功率50~100mW的太赫兹波处理10~40min,太赫兹波协同TG酶形成致密的凝胶网络结构;然后进行高温凝胶化,得到高凝胶强度的南极磷虾虾糜制品。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嫩化液为精氨酸:赖氨酸:水按质量比1:1:98的比例配置。
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冷冻虾糜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基围虾、阿根廷红虾按照质量比1:1:1:1混合。
优选的,步骤S4中所述凝胶增强辅料包括淀粉、糖、蛋清粉等。
优选的,所述淀粉添加量为3~9%,所述糖的添加量为2~7%,所述蛋清粉的添加量为2~7%。
优选的,步骤S4中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为3~7%、TG酶的添加量为0.2~1%,将二者混匀后同时加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工业大学,未经大连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50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