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种蒽醌类化合物在防治根结线虫病方面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88908.6 | 申请日: | 202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6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黄衍章;李彩斌;李章海;毛振坤;杨云飞;丁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35/06 | 分类号: | A01N35/06;A01N65/30;A01P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黄瑞棠 |
地址: | 23003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种蒽醌类 化合物 防治 线虫病 方面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两种蒽醌类化合物在防治根结线虫病方面的应用,涉及生物农药应用领域。本发明所述两种蒽醌类化合物源于掌叶大黄根茎提取物,分别为大黄素(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和芦荟大黄素(1,8‑二羟基‑3‑羟甲基蒽醌),其对南方根结线虫等有较高的致死率,可用于开发源于中药草的杀线剂;可用于制备防治根结线虫病的水乳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可溶粒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油悬浮剂和片剂。本发明难以使线虫产生抗药性,也不存在药剂残留问题,符合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的基本要求;本发明用于防治植物根结线虫病,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农药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两种蒽醌类化合物在防治根结线虫病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根结线虫病是制约农业可持续生产的重要瓶颈之一,防治不当极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根结线虫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病原习性隐蔽,抗逆性强,生产中极易与缺肥症状混淆而引起误判,与空气、水及种苗等传播途径的病害相比更难防治。根结线虫不仅直接危害植株,造成植株萎蔫黄化,发育迟缓甚至整株死亡,还可诱发青枯病、黑胫病和根黑腐病等其他土传病害。
为有效控制根结线虫病危害,国内外在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已开展了相关研究。相对而言,土壤化学熏蒸为最彻底有效的方法,但因成本高,且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致使棉隆、威百亩等熏蒸剂难以在烟地大面积推广应用。随着高污染、高残留、高毒性的化学杀线剂(例如涕灭威、呋喃丹等)逐渐被淘汰或限制使用,研制绿色高效的杀线剂品种则尤为重要,其中植物源农药则为根结线虫绿色防控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植物源杀线剂源于自然,具有残留低、污染少、分解快、毒性小等优点。利用杀(抑)线植物的有效活性部位或植物提取物,或将杀线植物与线虫寄主植物混种均可用来控制线虫危害。目前,研究发现的杀(或抑)线植物主要涉及万寿菊属(Tagetes)、大戟属(Euphorbia)、蓖麻属(Ricinus)、合欢属(Acacia)、按属(Eucalyptus)、罗勒属(Ocimum)、葱属(Allium)、大麻属(Cannabis)等植物。在烟草根结线虫防治方面,苦参(Sophoraflavescens)、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孔雀草(Tagetes patula)、万寿菊(Tageteserecta)等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此外,辣根(Horseradish essential)、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对茄科作物番茄根结线虫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竹醋液、夹竹桃(Nerium indicum)、苦楝(Melia azedarach)、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对南方根结线虫也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
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蓼科(Polygonaceae)大黄属(Rheum),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和西南等地区。迄今为止,掌叶大黄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杀菌方面,而在防治害虫和线虫方面尚少有报道。我国资源丰富,从掌叶大黄的线虫防治功效出发,科学合理地进行植物源农药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国内外也尚未有关于掌叶大黄农药剂型加工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两种蒽醌类化合物在防治根结线虫病方面的应用。
具体地,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在田间运用,对环境安全友好,且对植物根结线虫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植物源绿色杀线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两种蒽醌类化合物在防治根结线虫病方面的应用:
①所述两种蒽醌类化合物源于掌叶大黄根茎提取物,分别为大黄素(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和芦荟大黄素(1,8-二羟基-3-羟甲基蒽醌),其化学结构式分别见图1和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89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智能照明自适应时序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压大电流同轴电缆接头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A01N 人体、动植物体或其局部的保存
A01N35-00 含有机化合物的杀生剂、害虫驱避剂或引诱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该有机化合物包含带有两个连于杂原子的键的碳原子,其中至多1个键连于卤素,例如醛基
A01N35-02 .含有脂族键合的醛或酮基,或其硫代类似物;其衍生物,例如缩醛
A01N35-04 .含有直接连在芳环系的醛或酮基,或其硫代类似物,例如苯乙酮;其衍生物,例如缩醛
A01N35-06 .含有酮基或硫酮基作为环的一部分,例如环己酮、醌;其衍生物,例如缩酮
A01N35-08 .至少1个键合杂原子的键是连在氮上
A01N35-10 ..含有碳氮双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