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产养殖废水的净化循环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99094.6 | 申请日: | 202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68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马腾飞;李慧敏;张冰;周月明;申渝;陈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南向泰斯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万霞 |
地址: | 400067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产 养殖 废水 净化 循环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废水的净化循环系统,包括养殖池,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过滤槽、调节池、初级过滤池、生化反应池、生物反应池、生物过滤池和消毒池,过滤槽设于调节池内并位于调节池顶部,过滤槽与养殖池连通,便于养殖池内的水产养殖废水流经过滤槽再流入调节池;调节池底部和初级过滤池底部连通,初级过滤池内的水体溢流进入生化反应池,生化反应池底部与生物反应池底部连通,生物反应池内的水体溢流进入生物过滤池,生物过滤池底部与消毒池底部连通,消毒池上设有排水口,以将消毒后的水体排入水产养殖池。该系统能高效去除养殖废水中的氨氮,同时系统运行简单、可操作性强且运行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产养殖废水的净化循环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良好的水质是水产品生存生长的必要条件,为了给水产品提供符合要求的水体,目前我国水产养殖采用大引大排的方式,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水产养殖废水,水产养殖废水直接排放至环境中,极易造成环境污染,接入市政管网系统不但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还会给市政污水处理带来负荷。
近年来,人们开始研究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循环水水产养殖具有节水、节地、节
电、高密度集约化、提高成活率、缩短养殖周期和废水排放可控的特点,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是未来水产养殖方式转变的发展方向。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一般包括固液分离、蛋白质分离、生物净化、曝气、消毒和增氧等流程。但现有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不足之处:所需的投资和系统运行成本较高,养殖废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处理效果不佳,系统运行复杂,可操作性不强,因此此类系统在推广应用中受到很大的制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废水的净化循环系统及方法,该系统能高效去除养殖废水中的氨氮,同时系统运行简单、可操作性强且运行成本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水产养殖废水的净化循环系统,包括养殖池,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过滤槽、调节池、初级过滤池、生化反应池、生物反应池、生物过滤池和消毒池,所述过滤槽设于调节池内并位于调节池顶部,所述过滤槽与养殖池连通,便于养殖池内的水产养殖废水流经过滤槽再流入调节池,所述过滤槽用于拦截水产养殖废水中的粪便;调节池、初级过滤池、生化反应池、生物反应池、生物过滤池和消毒池依次紧邻设置,所述调节池底部和初级过滤池底部连通,便于调节池内的水体进入初级过滤池,所述初级过滤池内的水体溢流进入生化反应池,生化反应池底部与生物反应池底部连通,便于生化反应池内的水体进入生物反应池,生物反应池内的水体溢流进入生物过滤池,生物过滤池底部与消毒池底部连通,便于生物过滤池内的水体进入消毒池内,消毒池上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连接有排水管,以将消毒后的水体排入水产养殖池。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槽内具有粒径为0.5~1.5 cm的陶粒。
进一步地,初级过滤池内从下到上设有火山岩填料层和沸石填料层,火山岩填料层和沸石填料层的厚度之比为1.5~2:1;所述火山岩填料层选用的火山岩填料的粒径为1~3cm,所述沸石填料层选用的沸石填料粒径为0.8~2.0 cm。
进一步地,所述生化反应池内填充有粒径为2~3 cm的火山岩填料,且该火山岩填料上生长着好氧反硝化菌。
进一步地,所述好氧反硝化菌从水产养殖废水中分离,并经驯化培养得到。
进一步地,生化反应池上方设有第一布水板和第二布水板,第一布水板和第二布水板上下间隔且均倾斜设置,第一布水板上端水平设置在初级过滤池侧的生化反应池池壁上且位于初级过滤池溢流口下方,便于初级过滤池内的水体溢流至第一布水板上,第二布水板上端水平设置在第一布水板相对侧的生化反应池池壁上,且第二布水板下端位于第一布水板的下方,便于第一布水板上的水体流经第二布水板再流入生化反应池,从而通过两级布水实现水体富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南向泰斯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南向泰斯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90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衰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