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升降机构到位检测电路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00619.3 | 申请日: | 2021-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5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莫秋元;余晓娅;罗端华;王建宇;文洪斌;胡邵祁;王世秒;李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7/00 | 分类号: | G01B7/00;G01R19/00;B66F7/28;H02H7/085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标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8 | 代理人: | 杨娜 |
地址: | 421000 湖南省衡***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升降 机构 到位 检测 电路 方法 | ||
一种车载升降机构到位检测电路及方法,其中检测电路包括电源、电流过载保护器、电动机供电主回路和辅助控制回路;所述电流过载保护器连接于电动机供电主回路中;在电动机供电主回路中,电源经电流过载保护器分别连接接触器KM1和接触器KM2,接触器KM1和接触器KM2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所述电源还与电流过载保护器、继电器的线圈构成供电回路;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电流过载保护器的常开触点并联连接。本发明一方面能够实现全自动化控制,无需人工参与;另一方面,无需安装现有检测所采用的行程开关或者接近传感器等器件,也就不存在相应器件所带来的技术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升降机构到位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车载升降机构到位检测电路及方法。
背景技术
车载天线是现有的通信车领域中常见的车载设备,通常此类天线属于较大型的设备,为了实现天线信号的正常发射与接收,会将天线安装在一个升降平台上,通过电动机驱动升降平台上升和下降来实现天线高度位置的调整。而升降平台设于车厢内,当工作时,需要将升降平台升至车顶,与车顶密封接触。由于工作环境可能是雨雪天气或沙尘天气,当升降平台上升至设定位置时需要考虑平台因压缩与车顶的密封垫之间是否紧密接触,否则易造成用于判断到位的行程较短。
一般用于平台到位检测所采用的行程开关、接近传感器等器件均需要有一定行程距离用于进行到位检测,而在平台到位检测中存在器件安装调节困难,且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有可能因检测到位的器件松动等原因影响平台到位点的检测,造成到位判断停机后平台与车顶不密封,或一直检测不到位,以及电动机一直堵转加电直到烧毁等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在的方案是将行程开关或接近传感器安装在即将上到位的位置,使平台上升到位停止后距离车顶还有些距离,然后采用人工手动方式使平台上升与车顶紧密接触而密封。然而这种方式效率低,需要人工参与,不能全自动化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全自动化控制的车载升降机构到位检测电路及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之一种车载升降机构到位检测电路,包括电源、电流过载保护器、电动机供电主回路和辅助控制回路;所述电流过载保护器连接于电动机供电主回路中,用于实时检测电动机的工作电流;
在电动机供电主回路中,电源经电流过载保护器分别连接接触器KM1和接触器KM2的主触点,并通过接触器KM1和接触器KM2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
在辅助控制回路中,电源依次连接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停止开关以及升降平台控制单元;
所述电源还与电流过载保护器、继电器的线圈构成供电回路;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电流过载保护器的常开触点并联连接。
进一步,在电动机供电主回路中,电源经电流过载保护器分别连接接触器KM1和接触器KM2的主触点, 接触器KM1和接触器KM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动机,由接触器KM1控制电动机正转,接触器KM2控制电动机反转。
进一步,所述升降平台控制单元包括上升开关和下降开关,所述停止开关分别连接上升开关的一端、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一端、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一端、下降开关的一端;上升开关和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接触器KM1线圈和KM2的常闭触点的一端,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以及下降开关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接触器KM2线圈和KM1的常闭触点的一端;接触器KM1和KM2的常闭触点的另一端则连接至电源。
本发明之一种车载升降机构到位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按下上升开关或下降开关时,接触器KM1或KM2的线圈得电吸合并自我保持,使得接触器KM1或KM2的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得电工作,控制升降平台上升或下降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未经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006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